《水浒》中的一处疑惑:既然宋江密谋归降,为何仅让喽啰接应

2020-08-05 15:35:39 作者: 《水浒》中的

本期的《水浒传》成语故事见于小说第六十四回,发生在大刀关胜征讨梁山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关胜和呼延灼。故事原文如下:

关胜大喜, 传下将令,教宣赞、郝思文两路接应,自引五百马军,轻弓短箭,叫呼延灼引路。至夜二更起身,三更前后,直奔宋江寨中,炮响为号,里应外合,一齐进兵。是夜月光如昼。黄昏时候,披挂已了,马摘鸾铃,人披软战,军卒衔枚疾走,一齐乘马,呼延灼当先引路,众人跟着。转过山径,约行了半个更次,前面撞见三五十个伏路小军,低声问道:“来的不是呼将军么?宋公明差我等在此迎接。”

呼延灼喝道:“休言语,随在我马后走!”呼延灼纵马先行,关胜乘马在后。又转过一层山嘴,只见呼延灼把枪尖一指,远远地一碗红灯。关胜勒住马问道:“有红灯处是那里?”呼延灼道:“那里便是宋公明中军。”急催动人马,将近红灯,忽听得一声炮响,众军跟定关胜,杀奔前来。到红灯之下看时,不见一个,便唤呼延灼时,亦不见了。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大刀关胜奉命征讨梁山,活捉了船火儿张横和活阎罗阮小七。宋江非常欣赏关胜的武勇,欲将其收降,便采纳了智多星吴用的建议,命双鞭呼延灼前往关胜营寨诈降。为了骗取关胜的信任,呼延灼故意在两军阵前生擒了镇三山黄信。至此,关胜对呼延灼深信不疑。

呼延灼向关胜提出,在夜间偷袭梁山营寨。关胜点头应允,与呼延灼一起来到梁山营寨。此后,埋伏在四周的梁山将士一拥而上,不但全歼官军,还将关胜生擒活捉。经过宋江的亲自劝说,关胜答应归顺,从此入伙梁山。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里应外合”, 意为外面的人动手,潜伏在内的人接应。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戏剧家杨梓所著杂剧《忠义士豫让吞炭》中的“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

关胜征讨梁山之战,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战斗,其精彩、紧张程度远不及双鞭呼延灼征讨梁山之战,过程也非常简单。导致关胜兵败被俘的原因也非常明确,是因为呼延灼施展的诈降之计大获成功。为了骗取关胜的信任,吴用故意让镇三山黄信在战场上沦为俘虏,这才使得关胜对呼延灼的投降深信不疑,导致了之后的兵败被俘。

不过,在整个情节设计当中也出现了一个小瑕疵。按照书中的描述,呼延灼在诈降关胜时,曾经向关胜提及宋江早就有归顺之意,并且已经与呼延灼约好里应外合之计,让关胜领兵偷袭营寨,活捉林冲等人,之后带领梁山部众归顺朝廷。这个情节的设计看似毫无问题,但其中的纰漏甚多,颇有画蛇添足之感。试想,如果宋江早就有归降朝廷之意,身为梁山大寨主的他必定有一些言听计从的心腹,可以以各种名义将梁山众将招之中军饮酒,之后突然发难,将反对归降的梁山好汉活捉,又何必一定要关胜出兵偷袭呢?一旦战斗打响,梁山众将出兵迎战,局面反而难以控制。

更为蹊跷的是,当关胜跟着呼延灼一起前往梁山营寨时,突然出现了几十名梁山士卒,自称是按照宋江的吩咐前来迎接。试问如此机密的行动,宋江又怎么会让这些小喽啰而不是自己的几位心腹来参与呢?这显然也非常儿戏。整体而言,这个情节的设计令人疑惑,难以令人信服。

参考书籍:《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