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丹,卫特拉蒙古(也叫厄鲁特蒙古)四部之绰罗斯部(也叫准噶尔部)首领。
卫特拉蒙古或者厄鲁特蒙古都是清朝时期朝廷对西部蒙古诸部的一个统称。西部蒙古,顾名思义,即蒙古的西部,其实了解元明清史的朋友对这个地区肯定不陌生,在明朝,西部蒙古有另外一个名字,即瓦剌。
明朝疆域图
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首领也先曾在土木堡活捉了明英宗朱祁镇,这是大明王朝的一个奇耻大辱,而经此一事,瓦剌也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很显然,此事过后,瓦剌似乎又逐渐退出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很多人对瓦剌的了解到此也就戛然而止了。
不过,虽然我们再没有过多的关心过瓦剌的历史,但瓦剌依旧存在,只不过也先死后,瓦剌便陷入内乱之中,最终实力大减,一蹶不振。而到了明清交接之际,瓦剌已经分裂成土尔扈特部、绰罗斯部、和硕特部及杜尔伯特部四部,这其中,绰罗斯部首领是也先的直属后裔。
也先画像
前面说过,卫特拉蒙古只是西部蒙古,那么东部蒙古呢?东部蒙古在清朝被称为“喀尔喀蒙古”,而喀尔喀蒙古在明朝则被称为“鞑靼”。
事实上,鞑靼才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只不过在明朝的接连打击下,黄金家族在蒙古的统治力与号召力已经逐渐下降,到了也先时期,瓦剌崛起,也先也开始架空鞑靼部大汗,也是当时蒙古诸部名义上的大汗——脱脱不花,且大有取而代之的迹象,而事情的发展走向也是如此,后来也先自立为汗,在实际上脱离了黄金家族的统治,从那以后,瓦剌与鞑靼正式对立,且互有攻伐。到了清朝,瓦剌与鞑靼分别演化成卫特拉蒙古与喀尔喀蒙古,虽然名字变了,但嫌隙与仇恨依旧没变,两大部为了夺取更多的生存空间而依旧处于敌对状态,不仅两大部之间,两大部族的内部也是混乱不堪,例如卫特拉蒙古四部之土尔扈特部与绰罗斯部便经常发生战争,而在绰罗斯部与喀尔喀蒙古的内外打击下,土尔扈特部不堪其扰只能西迁。
土尔扈特部西迁时绰罗斯部的首领叫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珲台吉即副汗之意)。
虽然“巴图尔打败土尔扈特部”是造成土尔扈特部西迁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从民族大义上来讲,巴图尔还是一个非常有立场的人。
巴图尔领导绰罗斯部时期正是明末清初之时,那时候大明王朝正陷于内忧外患之时,而清朝则忙于入关一统中原,所以不管是大明还是大清,那个时候都无心顾及蒙古,尤其是地理位置上更为偏远的西蒙古地区。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沙俄——这一新兴的欧洲国家,开始将扩张的目标转移到西伯利亚及西蒙古地区。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西蒙古地区的大体范围,即今天的蒙古国西部、内蒙古西部、甘肃青海一部、新疆地区。所以说沙俄如果东侵或者南下的话,首先受到侵害的必然会是卫特拉蒙古诸部。
所以自沙俄对卫特拉蒙古开始掠夺和袭扰开始,巴图尔便率领本部多次对沙俄展开绝对的反抗与反击,与此同时,他还积极的与卫特拉蒙古及喀尔喀蒙古诸首领和解,最终各部首领在合力对抗外敌方面达成一致与合作,并促成了《喀尔喀—卫特拉法典》的颁布与实施。到了1646年,在大清一统已经既定事实的背景下,巴图尔又与卫特拉蒙古其余23位首领共同归顺朝廷,此后又独自遣使入京与清朝修好。
而在与清朝修好的同时,巴图尔依旧对沙俄的入侵予以最坚决的抵抗,巴图尔死后,其第五子僧格继承首领之位,僧格继位后继承巴图尔抗俄之志,亦曾出兵攻打过沙俄,事实上,不管是巴图尔还是僧格,他们在位的时候对沙俄都是绝对的敌对态度,甚至他们都曾下过“不准俄国人进入领地”的禁令,只不过没多久,这一禁令就遭到了废除,而废除这一禁令的不是别人,正是噶尔丹。
康熙皇帝
噶尔丹是巴图尔的第六子,僧格的弟弟,公元1670年(康熙9年),僧格被异母兄弟杀害后,噶尔丹便继承了绰罗斯部首领之位,继位之初,在对沙俄的态度上,噶尔丹还能延续父兄在位时的政策,然而噶尔丹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他有能力也有野心,他的目标绝不会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绰罗斯部上,他的目标是整个蒙古甚至还有物产丰富,财富取之不尽的大清朝。
然而想要统一蒙古甚至取代清朝,凭自己的实力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随着野心的膨胀,他开始寻找盟友,在他看来凡是能够帮助自己实现野心的都是盟友,很快他便和沙俄媾和在一起,那时候的噶尔丹已经沉浸在对未来的疯狂幻想中,早已经忘记了父兄生前定下的禁令,或许在他看来,父兄都是胸无大志,只知道苟安的庸人,但他也一定不会想到,他的下场比之父兄将更为凄惨,因为他的名字将会永远的被后世所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