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是历史上比较君子的一个时期,虽然那时周礼崩坏,诸侯林立;但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从来不以杀戮为主,就算打仗也颇遵守君子之之仪。但就在这样的一个颇为讲究君子仪态的时期,楚文王却从不遵守约定俗成的“君子之仪”。
提起楚文王,可能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他打败仗被臣子关在城门外,从而觉得楚文王是一个毫无建树的“怂包”君王。但实际上,楚文王是一个十分具有野心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攻城略地,将楚国的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也使得被称为蛮夷之国的楚国,在中原的诸侯国之间占据了一席之地。
楚文王画像楚文王经历
楚文王作为楚国的储君,被他的父亲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就连家里的先生都是特意从申国请来的“外教”。楚武王一直把文王当孩子宠,为了给文王留下一个强大的国家,他一生都在南征北战。就算文王已经人到中年,楚武王依旧在外为他的儿子打江山,本以为能够拉着儿子的手说:“这是爹爹为你打下的江山”楚武王就死在了征战的途中。
楚文王就这样上位了,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完成父亲的遗愿——迁都。当时楚国的国都丹阳远离中原,楚国也因此被称为蛮夷小国,为了楚国能更加的靠近中原,楚武王的一生都在为此发动战争。楚文王一上位就将国都迁往郢,“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郢(湖北江陵)的地理位置优越,为楚国的经济、交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春秋时期的地图
在迁都之后,楚文王算是正式的进军中原。很快他收到了来自息国的合作申请。息国的息夫人因为美貌被蔡国国君的调戏,息国因此想要给蔡国一个教训,但息国的国力不够很难在挑衅蔡国后全身而退,就想到了找楚国合作。楚国也很快答应了息国的战略合作——假意攻息国,趁机将前来救援的蔡国剿灭。“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
但是息国的举动无疑是引狼入室,楚文王背信弃义将息国给灭了;之后趁着楚国吞并了息国后国力大增,又趁机将蔡国给灭了。“六年,伐蔡,虏蔡哀侯以归,已而释之”。
画像
在楚国攻下蔡国和息国之前,楚文王还曾因要攻打申国而向邓国借道,国君邓祁侯是楚文王熊赀的舅舅,与熊赀的母亲邓曼自小十分亲近。邓国的大臣担心楚文王会转头攻邓,因此劝国君将熊赀杀了,免得楚国灭卫后转而攻邓,但邓国国君因顾念邓曼的原因十分厚待自己的外甥,多次设宴招待楚国的军队。“文王二年,伐申过邓,邓人曰‘楚王易取’,邓侯不许也”。后来,楚文王在攻下申国后返程的途中就将邓国灭了,应了大臣的那句:“亡邓国者,必是此人”。
楚文王此举无非是忘恩负义,就唐朝人都曾写诗曰:“邓侯城垒汉江干,自谓根深百世安。不用三甥谋楚计,临危方觉噬脐难。”
息夫人画像
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在讲究礼仪的春秋时期,楚文王如此的不讲究?
楚武王的遗愿;作为楚武王的器重的儿子,熊赀自小就接受来自父亲的政治教育,当时的中原各国都瞧不起弱小的楚国,而楚武王用兵的目的就是将楚国发扬光大,使得楚国能在当时诸侯争霸之中站稳脚步。因此楚文王在位后南征北伐并且用各种手段也就不为过。
楚国的民风;楚国之前所处的地方远离中原,被称为蛮夷之国,自然也就不受中原的君子之仪的约束,楚文王不受约束自然也就不会遵守。因此他在打仗的过程中,不顾契约,不顾情义,更像是战国以后的军事家的用兵之道。
息夫人雕像
楚文王的自我证明,楚武王待机时间太长,等到楚文王继位时已经是个中年人了,做了长时间的太子,文王一上位自然想要向臣子以及百姓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情况下,没有什么比武力值更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了。
楚文王的谋略,也有人说,楚文王是个好色之人,因为息夫人才发动息国的那场战争;甚至将蔡国给灭了,也只是为了博美人一笑。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对于野心勃勃的楚文王来说,女人可以成为战争的理由,但女人绝对不是战争的原因。没有按照息国的约定与蔡国兵戎相见,不过是因为蔡国的实力强盛,楚国不能讨到太大的好处;而息国实力弱小,又有盟约在先,自然不会对楚国有太大的防备,可以轻易的拿下。之后蔡国被灭,再次用了息夫人做借口,是因为逐鹿中原时,蔡国是最大的绊脚石,两国迟早有一战,当时的楚国吞并息国之后,势力大增,再加上几年的休养生息,是最合适的出兵时机。
湖北江陵
楚文王,虽然谥号文王,但是有着父亲的教导,一群臣子的教育,又怎会真的仁慈呢!在楚文王继位十一年之后,文王就在会盟上向当时的霸主齐国示威。只是一个蛮夷小国,却成功逐鹿中原,野心与势力不可小觑,只是那号称君子之战的春秋时期,楚文王的举动在某一方面来说不够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