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这段历史不可谓不丰富,而战国时期的赵国最有名的事件之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可谓在赵国历史乃至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学校的历史教科书上往往会提到这一事件,但是却并未详述,而且往往注重事件的影响力和意义。那么,现在再看这段历史,不禁对这位伟大的改革家另眼看待了,毕竟,他也是一个人,一个王,和那个时代的其它王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他也有“黑历史”。“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虽然历史上是个很耀眼的改革家,但是却落了个“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这段历史又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即赵武灵王,嬴姓,赵国人,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政治家、改革家。赵武灵王的父亲是“赵肃侯”,赵肃侯在位时,与周围的魏、楚、秦、燕、齐等国连年恶战而不落下风,赵国俨然是北方的新兴霸主。魏惠王后期,赵肃侯连续发动合纵攻势,打击魏国,使魏国的百年霸业再次受到严重削弱,不足以阻挡赵国的南进。因此,赵肃侯死后,魏惠王就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图赵。此时,即位的赵武灵王才15岁,在托孤大臣肥义的帮助下,赵国去全国之力,采取强硬的、鱼死网破的对策,又联合其它国家破了“五国图赵”,稳定了赵国的局势。
赵国位于北方,常年受到胡人的威胁,而赵国的军队在和胡人的交战中并不占优势。其实,秦国、燕国、赵国这些与胡人邻接的国家都在常年与胡人拉锯,也都有败绩。军队私底下训练或者雇佣胡人骑兵为自己作战,但是胡人骑兵难以驯服,赵武灵王在一系列内外环境之下改革军队,采用“胡服骑射”发展骑兵,在对胡人的作战中取得多次胜利,并且夺取了大量土地,置云中和雁门两郡。极大地增强了赵国的军备。
赵武灵王后期,主动退位,让自己的儿子公子何做大王,而自己则号称主父,类似于太上皇,他让肥义辅佐公子何做大王,其实,他的本意是在赵国构建二元政治,自己专心忙于对外战争,公子何则主管赵国的政治和经济。但是,事与愿违,公子何很快就成长为真正的王,对赵武灵王也不再孝顺关心。这里要说的是公子何并不是赵武灵王的长子,立公子何为王就是“废长立幼”,他的长子是公子章,公子章对赵武灵王则更加孝顺,因此,赵武灵王想把公子章封做代王,这是让赵国有两个王呀!其实,赵武灵王是想分公子何的权利,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是王,自己是“太上皇”,正好收回权力。赵武灵王以在沙丘(在今河北广宗县)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王何随行。二人随行,不过公子何独居一宫,已看出了端倪,后来公子章先动手攻杀公子何,不料被已有准备的公子何击败,逃到赵武灵王哪里求庇护,武灵王答应庇护他。但是,公子何的大臣李兑、赵成带兵包围主父宫,要求主父交出公子章,主父不允。李兑、赵成乃遣人索之于宫中,得赵章而杀之。二人不敢对“太上皇”下手,无人敢担刺杀主父的罪名;但是也知道杀死赵武灵王符合公子何的利益,故围住主父宫三个月,围而不攻,赵武灵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后被活活饿死,史称“沙丘宫变”。
在确定主父必死之后,才打开内宫,为主父收尸。公子何对主父之事一直不问,直到赵成来报主父饿死,才痛哭一场,命令厚葬,全国举哀。一代雄主就落得这么个结局。不过,感觉赵武灵王是玩过头了,最后把自己给玩掉进去了,好好的国王自己不当,非要让位,让了又想收回来,哪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