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文意触犯了法律,为何包拯也不敢斩?你看看他的背景就知道了

2020-08-26 20:36:54 作者: 柴文意触犯了

众人皆知,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封建社会,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朝代更替频繁,一个又一个新的王朝诞生,而王朝之所以灭亡,原因之一就是帝王沉迷他道,朝廷官员也是没有建树,为虎作伥,官官相护。一个王朝的兴衰可谓依附于民心所向,民心所在,王朝兴盛,而百姓生活富足的主要依赖于皇帝和官员的作为,在发展繁荣的朝代里名臣明君亦是普遍。

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忠贞为国的好官,他们以身作则,两袖清风,不羡慕荣华富贵,处处站在百姓的利益上为百姓着想,比如北宋的包拯、明朝的海瑞等等。他们为民服务,最著名的清官世人称之铁面无私包青天,包青天就是包拯,这个历史人物曾经多次出现在观众朋友们的视线中,关于他的名人事迹广为人知,当后世人提起他时都是肃然起敬。

北宋的时候京都在开封,人人称颂开封府里有一个包青天,为民伸冤,因此在百姓中极具威望。包拯为官期间审理的案件不计其数数。在遍地都是达官贵人的京都,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牵涉皇亲贵族的纠纷案件。包拯在审理案件的时候,无论堂下人是何背景,只要触犯了律条,都严惩不贷。

当时的皇帝赐予包拯三把铡刀,铡皇亲贵族的铡头叫龙头铡;铡达官贵人的铡头叫虎头铡,平民百姓犯罪了用狗头铡。三把铡刀也有行刑前的不同,皇亲国戚在使用龙头铡之前会赐一杯酒让人昏睡过去才铡,因为铡刀非常笨重一下子根本铡不死人,需要铡几下才会人头落地。铡刀既然是皇帝所赐与一般的当然有些不同,宋仁宗在将铡头赐予包拯时说,此铡上可斩杀触犯国法的皇亲贵族下可铡违反律条的平民百姓,朕予爱卿先斩后奏之权。包拯很好实现了仁宗的托付之事。后来当朝驸马,当朝太师之子,包拯的侄子等人皆死于铡头之下,包拯在他审理的案件中依照法律办理事情,大义灭亲,朝中之人都怕有把柄落在包黑脸手里,而百姓欢心鼓舞,如此官员乃当官的榜样。

天不怕地不怕的铡头,在包拯的带领下所向披靡,可是有一天它碰见了一个人,他叫柴文意,柴文意是小商王之子,生性残暴,不知哪天杨家将军无意中得罪了他,他就派人杀了杨家将军和杨家老妇人,还是觉得不解气又派人割断杨家杨忠的舌头,杨家满门忠烈只剩下孩子和妇孺,可谓残忍至极,杨家控诉冤情到开封府,柴文意走投无路之际想出毒计,逼迫父亲自尽自己继承小商王之位,这样包拯就杀不死自己了,据历史记载太祖留下遗训刻在碑文上说柴氏子孙有罪不判死刑除非谋逆,因为遗训在前包拯不敢违逆太祖只好无奈命人释放。

柴家祖先究竟是何等人物?竟然让太祖留下如此遗训。据史记记载,小商王就是柴王爷,而柴王爷是后周君主柴荣的子孙,柴荣励精图治保家为民突然重病不幸离世,其幼子柴宗训继位,但当时幼子七岁由外戚专政,后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柴宗训就将皇位禅让给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对旧主亦怀一些旧情,柴荣有恩社稷幼主心纯可惜无力治理天下,为了天下百姓,顾念旧主恩情特留遗训。

包拯对柴文意的所作所为恨得咬牙切齿,但是太祖遗训有先,宋仁宗都不敢违背祖制,包拯有心也不想因自己而牵连家中无辜幼小,既然这样当然只好放了柴文意。包拯看着大摇大摆离开的柴文意,自言已经没有颜面做官了,就取下了头顶乌纱帽。忽然一道天雷劈到开封府外,听见有人大喊'柴世子被雷劈死了'。包公感叹老天有眼,笑着又戴上乌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