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一个百年咸菜缸,乾隆见了大喜:这是无价之宝,花千金买下来

2020-08-26 20:35:48 作者: 道观一个百年

乾隆皇帝酷爱古玩珍宝,虽然他喜欢到处乱题字的习惯,让后世的收藏家们哭笑不得,但他也确实发掘保护了很多宝贝,使它们能流传到现在。这些宝贝当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渎山大玉海。

说起这个“渎山大玉海”,是一块重达3500公斤的超级大玉器。乾隆在一次游山玩水时,无意中发现了它,买下来后带回北京。如果没有乾隆慧眼识玉,恐怕这块大玉海到今天还在腌咸菜呢。

渎山大玉海是元朝忽必烈下令制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现元朝时期国力的繁荣昌盛。因此,工匠们不惜工本,运用了十分繁复的制作方式。不仅继承了前朝精湛的雕刻技艺,还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成为了我国历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至于渎山大玉海的实际用途,也非常具有蒙古人的特色——大酒缸,一次可盛放3000斤的酒水。每次元朝宫廷饮宴时,大玉海里盛满美酒,客人们可用金杯随意饮用。如果酒面下降,仆人们会通过长长的管子把大酒缸重新灌满。

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在自己的著作里,专门描写了这个大玉海,认为它的价值高达四座城池。鄂多立克对元朝的繁华和奢侈,表示出自己的惊叹。

元朝覆灭时,大都很多地方都被大火焚毁,好在存放渎山大玉海的地点在一座小岛上,这才幸免于难。可是,不知道是明朝不识货,还是对这块散发着浓郁元代风格的玉器比较抵触,总之没把它当块宝,只是被存放在不见天日的库房里。

到了万历年间,由于库房着火,这件尘封多年的宝物也随之失踪了。大概是太监们觉得这块大石头太重太碍眼了,既然没人当作宝,不如处理了吧。

直到清康熙年间,渎山大玉海才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线。名臣高士奇在北京的神武庙中发现了大玉海,庙里的道士对大玉海一无所知,竟然将这件稀世珍宝当成了腌咸菜的坛子。

高士奇只知道这可能是块宝贝,但不知道来历。道士们看在他的面子上,提高了大玉海的待遇,换到观音像前用来盛放山水。直到乾隆皇帝登基十年后,有一次来神武庙游玩,终于重新见到了大玉海。

乾隆鉴宝无数,看到此物的第一感觉就认为它并非俗物。果然,经过专业人员考证后,确定这件器物乃使用上等宝玉制作而成,而且还是元朝时期的御用之物。

乾隆十分高兴,立即下令给了真武寺千金,作为购买大玉海的费用。渎山大玉海终于脱离苦海,乾隆捡了个大漏,得到这件稀世罕见的珍宝。在北海团城的承光殿前,还专门建了个玉瓮亭,供人观赏。当然他也没忘了大玉海内膛刻上自己的题诗。

除了前面所说的特点外,渎山大玉海的材料也十分珍贵,更何况体积如此之大。渎山大玉海用的是南阳的独山玉,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玉。南阳玉与新疆的和田玉、湖北的绿松石以及辽宁的岫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南阳玉最大特点就是颜色众多,色彩的丰富程度高达上百种。在历代的古籍中都曾有过记载,所以历代收藏家都认为其有很大的收藏价值与升值潜力。

相比于原料,更加独特的是它的体积和外形。一大块完整的椭圆大玉石,玉质柔和细腻,高70厘米,周长近5米,重3500公斤。在现代,一小块玉都能卖出个好价钱,别提如此庞大的整块玉了,价值难以估量。

再加以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让整个器物的外形看起来既精细雅致,又粗狂豪放。这些装饰图案十分精美,内外刻有十多种动物图案,每一个都形神兼备,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

作为元朝的镇国之宝,渎山大玉海不仅让乾隆等古人为它着迷,连许多对玉器感兴趣的西方人,一旦来到中国,也会迫不及待地去到北京的玉翁亭,来一睹渎山大玉海的风采。

现如今,渎山大玉海也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而被列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专家们一致认为,渎山大玉海本身就是稀世罕见的大型玉器,再加上它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在元、明、清三代皆有记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可作为镇国玉器之首。

【参考文献:《元史》、《盘点:中国九大“镇国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