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无法拿回幽云十六州,原来是背了唐朝藩镇的大黑锅

2020-08-28 02:04:44 作者: 北宋无法拿回

当然,李从珂依旧没有对他放心。于是他就下令将石敬瑭移镇他处。

这无疑是极大的削权,等于直接剥离石敬瑭的几乎全部基业。石敬瑭当然不愿意坐以待毙,但是此时的他羽翼还未丰,以一藩之力反叛整个后唐,虽然不是说没有可能成功,但是几率太小。

那么怎么办呢?就在这个时候,石敬瑭的心腹幕僚桑维翰出现了,正是这个人建议石敬瑭父事契丹,也就是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以获取契丹的军事支持,当契丹的儿皇帝。

石敬瑭得以割幽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唐藩镇政策的后遗症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李唐虽亡,但其藩镇政策的后遗症长时间不曾消亡,后唐沿用了其藩镇制度,才导致石敬瑭有足够的底气和机会反叛后唐,并且联合契丹。

首先,唐朝以强大内附的民族为藩镇,李唐最大的藩镇都是少主民族,并无汉族。如安禄山是粟特族,石敬瑭也是粟特族,而后唐皇室是沙陀族。

因此,中原地区本身就充满了少主民族势力,导致中原势力对其他少主民族,如契丹,防备心大大降低,没有汉族所讲究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

其次,在藩镇政权下,藩镇的实力太过强大,导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极低。

且藩镇势力作为土皇帝,在当地可以无限制的扩充实力。因此,藩镇势力才有底气反叛。

我们可以看到安史之乱前节度使的权力日益增重,安史之乱后各节度使更是莫不竞拥强兵,使割据局面既成之后,还日甚一日。

这一情形,到了五代时期并没有得到改变,反而各个政权为了获取地方的支持,还更加大力的在推行藩镇制度。

所以,正是因为唐朝发起的藩镇制度,导致少数民族得以进入中原,且建立了庞大的势力。再加上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的防备自然不如汉族,缺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所以才导致石敬瑭毫无顾虑的甘心割幽云十六州于契丹。

也正是因为这一事件,朝导致北宋长期处于被少数民族打压的屈辱之中,包括之后的西夏,也和李唐的藩镇势力息息相关。

简单一句话,终究是弱小的北宋背下了大唐留下的藩镇这个锅,不香,还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