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屈能伸,知人善任,孙策统一江东在情理之中

2020-08-31 04:07:27 作者: 能屈能伸,知

大丈夫能屈能伸,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想这就是孙策的写照。此外,他知人善任,也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养,加上本身的骁勇善战,造就他统一江东的基本条件。袁术就曾这样感慨:“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足见其对孙策才能的赏识。

孙策是孙坚之子,是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孙坚战死之后,孙策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于袁术。

当曹操与吕布大战于山东之际,退居江东的孙策正悄然崛起。为谋大事,孙策先将母亲及家小安置在曲阿,随后率领父亲旧部,出征为袁术攻打庐江。战胜归来之时,却遭到袁术等人的奚落与嘲讽。气恼的孙策苦于手中无兵马,知道不可与袁术硬碰硬。

回到府中,独自伤感,发现父亲的旧部黄盖等人不愿离去,愿意辅佐新主孙策。黄盖建议孙策,想要谋大业,可以跟袁术借兵,名为前往江东搭救母舅,实为图取大业。孙策明白袁术那种眼里只有利益的人,轻易的怎能从他那借到兵,唯有用父亲留下的传国玉玺作为质。二位将军一听到都反对,老将军用生命换来的玉玺,怎可拱手献给袁术呢?

胸怀壮志的孙策,耐心地向二位将军说明了意图,“玉玺确实是传国之宝,但手中无兵,迟早会得而复失,我要用这夺去我父亲生命的玉玺,换来先父梦寐以求的江山。”二人听了才恍然大悟,称赞孙策有干大事的胆略。

孙策来到袁术府中,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袁术诉说了自己的苦楚,他想为先父报仇,可是如今老母亲,弟妹都在曲阿,危在旦夕,所以想向袁术借兵数千,渡江救难。以袁术的为人,怎可能轻易借兵呢?故意推脱,说此时不可急,等他腾出兵马时,自然会为孙策做主。

当孙策从怀里掏出传国玉玺,说出可以把玉玺作为质,袁术眼睛发亮,伸手就想接玉玺,孙策不让,直到袁术答应借兵,第二日发往江东时,孙策才拱手献上玉玺。

出征途中遇自己的好兄弟周公瑾,起初周公瑾也担心即使孙策日后还了兵马之后,袁术也未必归还玉玺。孙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诸侯相争,天下大乱,那玉玺在袁术这种人手中,不过是想做几年皇帝梦,兵马在手中,可以开疆拓土,总有一天他要统一江东,完成孙坚未完成的大业。周公瑾听闻孙策有此大志,立马表示愿意效犬马之劳。孙策大喜!

征战曲阿时,刘繇部下有个英勇善战的将军名叫太史慈,与孙策大战一百回合,依然不乱阵脚,让孙策赏识有加,千方百计要收复他。周公瑾设了个计,进攻时故意留下一个门,让太史慈逃跑,然后,在其逃跑的路上,设下埋伏,太史慈果然被生擒。

太史慈进入帐中,孙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盼将军如旱苗之望甘霖呐!我素知将军乃真丈夫,刘繇蠢辈不能用字义为大奖,才有此败,真是委屈将军了。”“我与字义相见恨晚此生不能与字义共图大事,实为憾事。”几句话,说到太史慈心里去,也让他体会到被尊重、赏识的感觉。随后,又向太史慈解说了挂着的战袍,正是为了警示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许是英雄惜英雄,受到此等待遇的太子慈立马感叹:“我飘零江湖,未遇明主,将军如果不弃,我愿在将军帐下,效犬马之劳。”孙策激动地握住太子慈的手:“今得大将,大事定成。”

孙策立即命人摆设宴席,要为字义压惊。不料字义却说:“刘军打败,军心涣散,我想回去收拾余部,以助明主,不知能相信否?”孙策的一句话,让旁人震惊,“感谢将军忠诚之心!”说完放走了太史慈,太史慈承诺次日正午,带兵而还。

眼看接近中午时刻,依然看不到太史慈的身影,部下开始怀疑太史慈会一去不复返,孙策却用几句话训斥了部下:“欲图大业,宜先用人,宜先用人者,宜先不疑,如此忧心重重,怎能取信?我孙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富有哲理的用人之道,我想不止在当时,就算在当代,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果然,话音刚落,就听到马蹄声,太史慈带着兵马而还,孙策连忙上前相迎,称字义乃仁义之士。

逆境时,孙策能屈能伸,吃得苦中苦,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用人时以诚待人,知人善任,受属下拥戴,最终统一江东,也在情理之中,其能力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