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延续800多年的宗法分封制,被摔的支离破碎

2020-09-01 02:05:22 作者: 三家分晋:延

战国初期的中国大地出了这么一件大事: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家联手把老板的家当给分了。按说春秋战国征战不休,国家灭亡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但是这三家却干了件特别损的事——绝无后。

这里的绝无后不是说当时的晋君没儿子了,而是说韩赵魏三家剥夺了晋君祭祀先人的权利。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将祭祀先人和对外战争放在了同等位置,可见“绝无后”的严重性。更严重的是,它打破了周王朝“兴灭国,继绝世”的规则。

那对于诸侯国可以这么干,对于周王室当然也可以这么干,可以说这种规则的破坏,毁掉的是周王朝八百年的国祚。

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咋回事?

1、三家分晋从晋文公开始就埋下了祸根

晋文公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一位君主,本来皇位继承没有他什么事,因为他并不是嫡长子(周时期的规矩是立长不立贤),但幸运的是他有个不怎么靠谱的爹。他爹晋献公为了避免出现父子兄弟之间出现手足相残的这种情况,就准备杀掉他所有的儿子(太子除外)。

之后又想立他的宠姬的儿子为太子,重耳他哥太子申生因为这事就自杀了,重耳因为被诬陷也逃往他国。注意,这件事情表面上只涉及到了君主的儿子,但背后却是晋献公对整个宗族势力的打压,那宗族空出来的权力由谁来继承了呢,异姓卿大夫,就是三家的前身。

晋文公

重耳历经十九年终于回国继位,继位之时这位老哥已经62岁了,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在许多方面是成功的,但是异姓卿大夫尾大不掉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晋文公之后再也没有出过一位像他一样的霸主,君主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渐渐地,就出现了六个超级门阀,其中就包括韩赵魏三家。

2、三家分晋的前夜

在三家分晋之前还出现了田氏代齐的历史事件。田氏代齐是“兴灭国,继绝世”制度被破坏的开始,在当时,各路诸侯对此都是批评态度的,三晋受到周威王的命令讨伐齐国,这场战争以田氏大败而结束,那么三晋在此次事件中获得了什么好处呢?

田氏代齐

很简单,就是政治资本与国际威望,虽然说这种东西听着虚无缥缈,但是却为三家分晋打下了基础。可以这么说,如果韩赵魏三家缺少政治资本,那么即使最后分晋成功也是站不住脚的。另外,田氏代齐开了一个好头。

所谓万事开头难,既然田氏可以这么干,那么三晋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干,可以说,田氏代齐是三家分晋的“模板”。

上文提到把控晋国的有六家,但是其中的中行家和范家被打垮了,剩下的四家智家势力最大。智家当时的家主叫智伯瑶,这哥们仗着自己家势力大,向其他的三家要钱要地,当然也没有那么直白,打的是土地和钱粮归公家所有。

智伯瑶

魏韩两家迫于压力,交了这耻辱性的“保护费”,但是赵家是有血性的。或者说看到了问题的本质——这次满足了,下次呢,所以打死不交,对于这种不听话的,智伯瑶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是打,打到你交为止。

这场仗在公元前445年打响。智伯瑶以自己的智家军为中军,以韩魏两家为左右两翼,讨伐赵家,赵家为了避敌锋芒,主动将主力撤到了晋阳城里。晋阳城是赵家经营多年的老巢,智家攻打两年也没打下来,在这场晋阳之战里,智伯瑶曾经水淹晋阳城,城中百姓死伤无数。

水淹晋阳城

而且可能为了震慑吧,智伯瑶邀请韩魏两家家主一起观看晋阳被淹的惨状,但是谁知道这次观看起了反作用,因为韩魏两家的老巢附近也有河流。

后来赵家有一个叫张孟谈的门客,被赵襄子派去韩魏两家做说客,谈的内容咱不知道,估计是一些唇亡齿寒的道理,三家联盟就形成了。当天夜里,韩魏赵三家反攻智家,智家军大败,智伯瑶被杀,智家的土地也被三家平分了。

张孟谈

3、韩赵魏终于化家为国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被封为诸侯,这里要提到的一点是,分封诸侯是姜齐末代君主齐康公提议的。上文提到,由于田氏代齐事件,三晋讨伐齐国,在一定程度上这实质上是为齐康公“报了仇”,齐康公“投桃报李”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时的周天子几乎已经没什么影响力了,但是毕竟还占个正统的地位。迫于既定事实,周天子将三家分为诸侯,和晋侯并列,当然此时的晋侯已经名存实亡,控制的地区只有绛与曲沃二邑。不仅如此,晋侯还常常去拜见韩赵魏三国,以求保留晋室最后的一点地盘与权力。

齐康公

公元前359年,晋君被封于端氏,虽然基本上没有什么地位,但好歹还是一个贵族,也就是卿大夫阶层,但是在赵肃侯元年,晋君端氏被夺。

什么意思呢,就是晋君从此就是平民了,而平民是没有资格去祭祀先人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绝后”了。这绝对是和田氏代齐一样重要的历史事件,而这也打破了周以来“兴灭国,继绝世”的规则,周王朝的国祚从此岌岌可危。三家分晋影响及原因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