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听了李园妹妹的话果然上套,认为她说的很对,就把李园的妹妹迁到一个秘密的地方单独居住,不久便把她推荐给了考烈王。考烈王即"召之,幸之",后来生下儿子熊悍,并立为太子,李园妹妹随之也被立为王后。李园呢?他以王后哥哥、太子舅父的身份,受到考烈王的宠信,擅权用事。《战国策》记载:"楚王贵李园,李园用事。"而《史记·春申君列传》对此事的记载与《战国策》如出一辙,不但内容相同,所用的词句也几乎完全一样。
这两个故事都经不住推敲
相比吕不韦"邯郸献姬"的故事,春申君献姬的故事似乎更具有生命力,西汉末年的史学家刘向将此事收录于《列女传》中,成书于东汉时期的《越绝书》对这个故事也有记载,李园的妹妹在这里不仅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女环或者李环,而且还"能鼓音",能"读诗书,通一经"。《越绝书》记载,女环对她的哥哥说:"我闻王老无嗣,可见我于春申君。我欲假于春申君。我得见于春申君,径得见于王矣。"这分明告诉我们,此事开始时完全是由李园妹妹女环提出并给哥哥出的主意,虽与《史记》和《战国策》中的记载有些许出入,但其过程仍然大致相同。
后又有《东周列国志》,在第一百零三回中对此事的记述更是增添了许多细节上的描述,并增加了人物的对话。在这部演义小说中,李园的妹妹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李嫣,而黄易先生在他的武侠小说《寻秦记》中,则又把她叫作李嫣嫣,对这一故事也了更为细致的加工和渲染,从而使之发展得更为完美。
无白书生认为,无论是吕不韦献姬还是春申君献姬,这两个故事都是经不住推敲的。
吕不韦所献"赵姬"并不是她真实的名字,"赵姬"的名字是由《东周列国志》最早提出而被后人沿用,这个名字只能说明她是一位赵国的"善舞"之姬,而不能像《东周列国志》里那样确定她就是姓赵。所以我们有时称嬴政为赵正也是不确切的,因为嬴赵两姓虽然同源,但赵姓在周穆王时就由赵姓始祖造父确立而与嬴姓分离。
赵姬在被吕不韦献给嬴异人时已经怀孕两个多月,赵姬竟然能够"自匿其身"而不被赢异人看出,我不知道吕不韦和赵姬如何能"匿"得住。更有史书上说是吕不韦给赵姬吃了一种能够延缓胎儿生长的药物,像现在给植物使用的"抑生素"那样控制它的生长,这种说法未免有些过于滑稽。
同样,春申君把已经怀孕的李园妹妹献给楚考烈王,考烈王真的不会发觉吗?除非他是一个傻子!况且吕不韦和春申君又怎么会知道赵和李姬所怀的一定就是男孩呢?所以,无论是吕不韦还是春申君,他们的赌注下得实在太盲目而且凶险。楚考烈王真的生不出儿子吗
吕不韦献赵姬给嬴异人时,嬴异人肯定是没有儿子的,但楚考烈王真的生不出儿子来吗?
《史记索隐》按:"楚悍有母弟犹,犹有庶兄负刍及昌平君,是楚君完非无子,而上文云考烈王无子,误也。"《史记索隐》认为,后来的楚幽王熊悍有一个同母弟人称公子犹,同时还有庶兄负刍和昌平君。公子犹当是考烈王与李园妹生下的第二个孩子,如果太子熊悍真的就是春申君和李园妹妹的儿子,那么,这位出不出儿子的考烈王又是如何与李园之妹生下第二个儿子来呢?况且其庶兄负刍和昌平君又是从哪里来?更有人认为,昌平君是楚考烈王做太子在秦国做人质时与秦昭襄王的女儿所生,这说明除了太子熊悍不是亲生的之外,楚考烈王有四个亲生的儿子。
那么考烈王"无子"又是从何说起呢?
我想大概是这样的,考烈王做太子在秦国做人质时,与秦昭襄王的女儿生下昌平君之后不久,像赢异人逃回秦国没有带回赵姬母子一样,他逃回楚国时也没有顾得上把昌平君和他的母亲带回。昌平君和他的母亲后来一直生活在秦国,长大后竟然做了秦国的丞相,而秦国也没有放昌平君回楚国的打算。考烈王继位后可能也没有立后,所以竟致膝前"无子"。但是熊悍的"庶兄"负刍又是谁的儿子呢?这一点似乎又有些说不过去了。
但这并不影响楚考烈王还有其他儿子存在的事实,所以"无子"之说,或许就是为春申君的献姬而故意铺垫,这就说明春申君献怀孕之姬的故事未必是真的。这样看来,吕不韦"邯郸献姬"的故事也不一定真的存在了。
相似的结局
后来的事情用不着再细说,这两件事情的结局似乎也一样,吕不韦因受嫪毐事件的牵连而被罢免,后不明不白地自杀。春申君被李园设计害死,司马迁说他"以身殉君",并留下一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评价,这"无妄之灾"实在令人感叹。
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历史上确实有吕不韦献邯郸之姬和春申君献李园之妹的事情发生,之所以会出现献怀孕之姬的记载,或许是出种某种政治需要。无白书生感到细究起来太过困难,所以本文也就此打住。
历史允许出现雷同,但不允许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