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上不第”话罗隐:隐得住满腔酸楚,隐不住一身锋芒!

2020-08-01 20:02:04 作者: “十上不第”

“十上不第”话罗隐:隐得住满腔酸楚,隐不住一身锋芒!史上最悲催的诗人:热衷科举却十试不中,佳句频出名字却鲜为人知。此人“十上不第”:一手好诗让他名动天下,一部谗书让他错失功名!

唐诗是中国古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唐代诗人的佳作频出,其中就诞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比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几句诗都是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令人遗憾的,他的名字却很少有人能记起——他就是晚唐著名诗人罗隐。

生活于晚唐的罗隐,在当时是位名动天下的大诗人,他才华出众,人人仰佩,可是,由于性格孤傲,行文泼辣,不受权贵待见,一辈子也没能在大唐官场谋得一份差事,辜负了他的大好诗名。

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罗隐26岁时就开始进京应进士试,但是,历七年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许多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其实,罗隐在当时的诗名籍甚,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当时,人们能以得到罗隐的诗作为荣,据说,罗隐有个朋友考中了进士,罗隐写诗祝贺,朋友的父亲却说:“儿子及第我并不高兴,高兴的是得到罗公诗文一篇。”

罗隐的诗很有境界,对人生的认识也很深刻。比如前文引过的《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还有《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筹笔驿》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将思想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且佳句频出,诗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罗隐考不中进士,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学不行,而是因为他的思想激进,即使是在应进士试这样非常关键的时刻,他也不忘在文中对时世大加讽刺,这样的文章怎么能让考官们喜欢呢?我们从罗隐传世的诗作中,就不难发现这样的愤世疾俗之作,比如他的一首咏《雪》诗: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都说瑞雪兆丰年,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丰收却成了灾难。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就写了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叫《多收了三五斗》,表达的正是与罗隐咏《雪》的同样主题。

这样的讽刺诗并非孤例,再如他的他的咏史诗《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中国史官著史时有个潜规则,那就是每个亡国之君的身后都会有一个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是对传统成见的有力翻案。亡国,处于主导地位的男性掌权者才是祸之源、罪之根的。

再如他的《孟浩然墓》:

数步荒榛接旧蹊,寒郊漠漠雨凄凄。

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一个人即使死后,待遇也难平等——坟墓的高低,显示了人死后礼遇的高低。该诗批判了当时社会对书生的冷遇,也是为自己的命运在鸣不平。

除了以诗警世之外,在京应试期间,他还写了许多借古讽今的刺世杂文,对于当朝统治者的种种不端,都有一针见血的剖析,堪称为唐代版的文艺斗士。后来,他将自己的那些讽世短文编辑成书,是为《谗书》。

收在《谗书》里的讽刺小品都是他的“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如《英雄之言》通过刘邦、项羽的两句所谓“英雄之言”,深刻地揭露了那些以救民涂炭的“英雄”自命的帝王的强盗本质。《谗书》里的文章,嘻笑怒骂,涉笔成趣,都是对现实的强烈批判与讽刺,罗隐也因之成为正统文人中的另类。因此,《谗书》一出,上层权贵对罗隐的憎恶之情越来越,所以罗衮曾赠诗给罗隐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正因为如此,十多次应考而不第的罗隐,内心是悲凉的。《唐才子传》就记载了罗隐与一位营妓相互调侃的故事,从中可以窥见罗隐的内心世界。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路过锺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时,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十多年后,他再度落第路过锺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道:“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

闻此一问,“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罗隐悲从中来,挥毫赋诗一首《答云英见诮》(又名《赠妓云英》):

锺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本诗名为“答云英见诮”,其实,是将两个不同身份的失意人加以类比,表面上是赞美云英出众的风姿,暗中自况作者的过人才华。赞美中包含着对云英遭遇的不平,连及自己,又传达出一腔傲岸之气,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思。

隐初贫来赴举,过钟陵,见营妓云英有才思。后一纪,下第过之。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隐赠诗云:“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唐才子传》)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才高,云英色艺兼美,如何都是失意人呢?只是时代没有给他们机会罢了!难怪后人每读及此诗,都会深深地为罗隐鸣不平。明代屠中孚在《刻罗江东集序》就说:“若《答云英见诮》及《题新榜》二绝,真堪为之涕落。”这是真情之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