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战国时期,大家是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战火纷飞、尔虞我诈,还是思想碰撞、文化灿烂呢?
笔者对于这个风谲云诡的年代的第一印象便就是人才辈出,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的那样“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亦如古人所言“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在那个年代里,无数明君贤臣施展出浑身解数,搅动着战国风云。
在那个时代中,曾经涌现出四位雄主,他们励精图治,选贤举能,使得国家大治,通过一系列的战争,成为了那个时代距离统一最近的君王,最后却纷纷与统一失之交臂。
那么,这四位雄主都有哪几位,他们又为何与统一失之交臂呢?
01侠王:赵武灵王赵雍
赵武灵王赵雍,赵肃侯之子,少年即位,即位之初便遭遇了“五国会葬”,在老臣肥义的协助下,以强硬的态度回应了魏、楚、秦、燕、齐五国,使得五国君王只能下令撤军。
在稳定了内政之后,赵武灵王率军南征北战,结果败多胜少,尤其是在修鱼之战中,目睹了当年被天下鄙夷的秦国力战三晋而不落下风,深有感触,随后痛定思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胡服骑射”,带领赵国最终走向了强盛。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同时又有侠士之风,曾在燕国内乱之时,迎回公子职,拥立为王,是为燕昭王,又在秦武王无嗣之时,威逼秦国改立公子稷为王,是为秦昭襄王,俨然一副武林盟主的侠士做派,因而称之为“侠王”。
可是,也正是因为赵武灵王的侠义之心,使得他极其看重儿女私情,先是废长立幼,改立少子赵何为太子,随后又在赵何即位后,心疼无过被废的长子赵章,最终诱发了“沙丘宫变”,不仅使得赵章、赵何兄弟反目,还使得自己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
02邪帝:齐闵王田地
在赵武灵王的时代终结之后,却又迎来了另一位雄主的悲剧。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田辟疆去世,太子地登基即位,是为齐闵王。齐闵王即位之初,齐将匡章便率领齐、魏、韩三国联军痛击楚国,于垂沙之战中全歼楚军主力,斩杀楚国宰相、上将军唐昧,迫使楚国向齐国称臣。
随后,颇有些玩世不恭的齐闵王接受了秦昭襄王的邀请,二人一同称帝。不久,齐闵王又在孟尝君田文、苏秦等人的建议下去帝号,并且派出匡章率军攻打秦国,一举攻破函谷关,迫使秦昭襄王自称“西藩之臣”。
公元前294年,齐国发生了影响极其恶劣的政治事件——“田甲劫王”,因田甲与孟尝君田文素来交好,齐闵王一怒之下罢黜了孟尝君,并且将其党羽一并铲除,这就给了苏秦施展“政治诱骗”创造了绝佳的时机。
齐闵王田地为人骄狂,颇有几分邪性,苏秦针对他的性格为齐国制定了一系列“找死”的国策,先是教唆齐闵王攻伐作为盟国的韩、魏,随后又灭掉了宋国,独占富庶的淮泗之地,最终招致五国合纵伐齐,齐国险些灭亡,齐闵王也在这场浩劫中被杀……
03执君:燕昭王姬职
“执”,可以解释为“固执”、“执念”,有固执事理、执念太深的意思,而在燕国内乱之中继位的燕昭王,从登上燕王之位开始,便带着一股“亡齐”的执念。
在这种执念下,他筑造黄金台,千金买马骨,只为求取治国贤臣,终于等来了他一生最为依仗的臣子——乐毅。在乐毅的主持下,燕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使得燕国国力大增。公元前284年,又在乐毅等人的建议下,号召秦、赵、魏、韩四国发起伐齐之战,史称“乐毅伐齐”。
在这一战之中,燕国攻陷齐国七十余城,齐闵王被杀,齐国几乎灭亡。三十年前齐国几乎灭亡燕国,使得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哙自尽,兄长太子平死于乱军之中的国仇家恨得报。
那一股“亡齐”的执念没有了,燕昭王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04狂主:秦昭襄王嬴稷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荡在洛邑周王室太庙之中扛鼎,脱力砸伤自己,绝膑而亡,年仅二十三岁。因秦武王膝下无子,又没有指定继承人,惠文后与秦宣太后带着各自的党羽,支持着不同的秦国公子,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经过一番龙争虎斗之后,秦宣太后一党在秦国内讧之中胜出,可就在这时,赵武灵王重兵压境,要求迎立远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王,秦宣太后苦于秦国国力大损,无力抗衡赵国,只能同意了赵武灵王的要求。于是,本来距离秦王之位最遥远的公子稷得以登基为王,是为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的一生可以用一个“狂”字来概括,他刚刚即位便敢诓骗那位和老爹秦惠文王斗了大半辈子楚怀王到武关,将其囚禁至死,随后又自称西帝,在齐国霸业覆灭之后,更是以不可阻挡之势四面出击。
可也正是因为秦昭襄王的“狂”,使得秦军在邯郸之战中遭遇惨败,前期取得战果大多丢失。所幸后继者并非无能之辈,曾孙嬴政秉承他的遗志,横扫六合,完成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