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河西走廊是保卫新疆反恐卫国的咽喉通道,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这条通道的畅通。一带一路经过这里,河西走廊好像一把利剑它隔开了青海、宁夏、内蒙、新疆剑指西方。
汉武帝时期西北边防的地理范围确定
汉武帝之前的汉朝,西北疆域一直处于收缩的状态。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整个国家的疆域范围实际上要比秦朝小。在西北,匈奴实际上控制了中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也就是说匈奴越过阴山,占领了河套地区。
汉朝初年的疆域退到了陕北、陇东一线。直到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继位,汉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实力今非昔比,向外开拓的条件才慢慢成熟。汉武帝在位50多年的时间里,一方面恢复并巩固秦朝原有领土,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展疆域。
在西北地区,汉武帝为了解决汉初以来的匈奴贵族威胁,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其中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兵出击河西,俘获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不久,浑邪王杀了不肯投降的休屠王,率众降汉。
就这样,汉朝的西北疆域扩大到了整个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今青海湖以东、祁连山东北地区,先后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和金城五个郡。由于汉朝控制了河西走廊,通向西域的大门已经打开了,汉武帝进一步向西域发展的政治势力已经具备。
前108年,汉朝出兵打败了亲附匈奴的楼兰、姑师两国,前104年,汉武帝让大宛上供汗血宝马,大宛不同意,汉武帝派李广率领数万人出击,战争打了三年,大宛战败,西汉掌握了对西域的统治权,后来汉宣帝任用郑吉为西域都护,西域纳入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期的河西走廊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征服西域腹地的高昌国,改作西州。唐朝设置西州以后,进一步举动就是再设军政兼理的安西都护府,它的管辖远远超过了州,加上随后的北庭都护府,它们监控的地盘包含了天山南北的广漠地带。
西州就是唐朝控制西域腹地战略据点,西州的成功意味着唐朝控制天山南北有了希望,在这种格局的安置下,将西域腹地与都城关中乃至整个内地连接一起的这条“河西走廊”,它的地位就突显出来了。
河西走廊的北段是蒙古高原的纵深之地,从这里西去直抵阿尔泰山系,这片区域历来是游牧势力活跃的场所,多沙碛戈壁,难以生存,更不易形成通路;且为吐蕃所控制。这样看来,能够起到沟通东西且水草茂密、适合行进的通路,就只有这条走廊了。
安史之乱对唐朝造成的震荡,为吐蕃占据河西走廊提供了绝佳机会。当西域腹地之安西、北庭连通河西、陇右驻军在朝廷征召的指令下开赴内地平叛时,吐蕃趁机占有走廊全部,虽然西域腹地有唐军留守,但对政局的发展无足轻重。
唐朝竭尽全力抗衡叛乱,结果长安朝廷与各地节度使权力平衡与再平衡不断维系。凤翔以西地域的丧失,标志着唐朝整个结构的破坏,连接内地和西域腹地的河西走廊作用也随之消失。
晚唐五代敦煌曾出现过沙州归义政权,它试图与长安朝廷沟通以彰显自身的法理地位。但在周边各种势力的夹击和阻遏之下,危殆之中使出浑身解数的目的只能求存图安。河西走廊再被纳入一统格局的王朝之内,就到了蒙元征服了西夏之后。
在元、清两朝再度建构兼跨四方的复合型帝国需要东部中原和西域内陆沟通的急迫需求之时。相比之下,处在明朝控属之内的走廊,它的作用之所以不能充分展现,是河西走廊两个板块没有必然关联。#汉武帝#匈奴#河西走廊收藏
就这样,汉朝的西北疆域扩大到了整个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今青海湖以东、祁连山东北地区,先后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和金城五个郡。由于汉朝控制了河西走廊,通向西域的大门已经打开了,汉武帝进一步向西域发展的政治势力已经具备。
前108年,汉朝出兵打败了亲附匈奴的楼兰、姑师两国,前104年,汉武帝让大宛上供汗血宝马,大宛不同意,汉武帝派李广率领数万人出击,战争打了三年,大宛战败,西汉掌握了对西域的统治权,后来汉宣帝任用郑吉为西域都护,西域纳入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期的河西走廊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征服西域腹地的高昌国,改作西州。唐朝设置西州以后,进一步举动就是再设军政兼理的安西都护府,它的管辖远远超过了州,加上随后的北庭都护府,它们监控的地盘包含了天山南北的广漠地带。
西州就是唐朝控制西域腹地战略据点,西州的成功意味着唐朝控制天山南北有了希望,在这种格局的安置下,将西域腹地与都城关中乃至整个内地连接一起的这条“河西走廊”,它的地位就突显出来了。
河西走廊的北段是蒙古高原的纵深之地,从这里西去直抵阿尔泰山系,这片区域历来是游牧势力活跃的场所,多沙碛戈壁,难以生存,更不易形成通路;且为吐蕃所控制。这样看来,能够起到沟通东西且水草茂密、适合行进的通路,就只有这条走廊了。
安史之乱对唐朝造成的震荡,为吐蕃占据河西走廊提供了绝佳机会。当西域腹地之安西、北庭连通河西、陇右驻军在朝廷征召的指令下开赴内地平叛时,吐蕃趁机占有走廊全部,虽然西域腹地有唐军留守,但对政局的发展无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