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驻美使节令人啼笑皆非的往事:骑女式自行车,在火车站摆香案

2020-09-04 22:35:47 作者: 晚清驻美使节

光绪19年(1893年)杨儒(字子通)奉派为出使美、日、秘国钦差大臣。

这里的“日”不是指日本,而是对日斯巴尼亚(Espana)的简称,即西班牙。

美国在北美洲、秘鲁在南美洲;西班牙在欧洲,涉及这几个国家的外交事务都由杨钦差裁定,这可真够他忙活的。

杨儒的任期一共三年,第一年驻美,第二年驻西班牙,第三年驻秘鲁。

杨钦虽然是在外国办公,但依然讲究衙门礼仪。他的办公室外有差官2人侍立,馆员如见,都需提前通禀。

每逢初一、十五,馆员齐集馆中,集体向钦差请安,这称之为“上衙门”。大家到齐,以“手本”呈报钦差,钦差说一声“道乏”,大家才能散去。

杨钦差如此保守,大家自然不能造次。所有馆员,一律穿着大清官服或便服,留着长辫子,周旋于华盛顿的各个外交场合。只有到了晚上,才改穿西装,将辫子藏在衣领之内,以方便外出。

那时在美国公园里游玩,骑自行车往来,最为普遍。但是中国外交官们都穿着长袍马褂,骑男士单车颇为不便,只能骑女用单车。

这在首都倒没什么,因为各国来使都聚集在华盛顿,居民们对文化各异的外国朋友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但在其他城市,居民则不免少见多怪了。中国馆员身着华丽、鲜艳的中式绸缎服装,走在街上,极为醒目。市民在赞赏之余,都称呼这些外交官为“公主”,让人哭笑不得。

但这不是最让人尴尬的事情。

杨钦差到任不久,朝廷外派考察欧美的大员到来。这可是代表天子的使臣,必须在火车站摆香案迎候。而且跪拜大礼要在第一时间完成。也就是说,不能回使馆,必须在火车站完成。

使馆人员先期赶到火车站,和站长深度沟通,反复交流,强调借贵站一方宝地,摆香案迎接使臣的重要性。最后站长只能勉强答应。

杨儒率全体馆员穿中国袍套礼服,恭迎大员于车站。由于给皇太后和皇上恭请的圣安,需要大员代转,所以大员站在香案旁边。

而杨儒率全体馆员跪在香案之前。杨一人跪于前排,馆员列为一行,跪于后排。由杨儒口唱:“奴才(杨系满人,故自称“奴才”而不称“臣”)杨儒率全体馆员恭请皇太后及皇上圣安。”

此时站在香案之旁,面对香案的大员一声,应道:“安!”

礼成,跪者起立,撤掉香案,双方微笑寒暄而去。

火车站是人员流动性最大的地方,熙熙攘攘的人群,都被这怪异且充满滑稽感的场景所吸引,纷纷驻足围观,并啧啧称奇。

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套仪式礼节才被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