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废立次数最多的太子,最终还是当上了皇帝

2020-09-06 11:17:10 作者: 历史上被废立

平反冤狱

5

明英宗复辟以后,宠幸奸佞。一方面是这些人从龙有功,另一方面也是明英宗对皇位失而复得更加珍惜的缘故,所以增加了锦衣卫的权势。成化刚即位,就发生了都指挥使门达结纳东宫内侍王纶,密谋由翰林侍读学士钱溥取代李贤辅政之事。

门达在英宗晚年深得宠信,而李贤时为内阁首辅,对门达统率的锦衣卫官校“恣横为剧患,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门达因此衔恨入骨,设计构陷李贤,事情败露,英宗也未处置门达。

成化登基

英宗病重,门达蓄意勾结王纶,欲除掉李贤。他们的阴谋被朝臣揭发,宪宗大怒,结果王纶被斩,钱溥被贬,门达因他罪并发,“论斩系狱,没其资巨万”。而与此同时,李贤则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宪宗十分倚重李贤,李贤也“以受知人主,所言无不尽”。

实际上,这次整顿,是牛玉、李贤等当权派对急于秉政的王纶、钱溥的打压。王纶窥伺司礼监,直接触犯了牛玉的利益,这是英宗晚年最信任的宦官。钱溥想挤压李贤,却没有与当时在内阁,威望仅次于李贤的陈文合作,陈文也不想钱溥与王纶成功后,反压自己一头,所以纵然他与李贤有矛盾,却反而与李贤站在同一阵线。

王纶与钱溥忽略了成化帝的存在,在英宗入殓这天,王纶在素衣外面套了一件貂裘,使成化帝颇为不满,所以,成化帝借机将王纶、钱溥下狱,追究同党。钱溥、王纶内外官交通,按律当斩,但大赦令刚发,便从轻处置,二人均遭降职处理,钱溥的被贬颇受人同情,时人评价“为权贵所挤,而有顺德之行”。

景帝加谥

6

于谦等人公忠体国,再造社稷,无论是朝野还是民间,为于谦等人平反都是一致呼声。但成化帝如此高调,也使一些大臣尝试讨论最敏感的话题,就是如何给景泰帝适当的评价,因为于谦毕竟对景泰帝的即位起到了推动作用。成化三年,湖广荆门州训导高瑶上疏成化帝:

“正统己巳之变,先帝北狩,陛下方在东宫,宗社危如一发。使非郕王继统,国有长君,则祸乱何由平、鉴舆何由返?六七年间,海宇宁谧,元元乐业,厥功不细。迨先帝复辟,贪天功者遂加厚诬,使不得正其终,节惠隮祀,未称典礼。望特敕礼官集议,追加庙号,尽亲亲之恩。”

高瑶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却代表了当时的一种呼声,景帝在位期间,施政还算不错,某些方面是要远远超过英宗的,奏疏里面对景帝的评价还算客观,但高瑶乖巧的是,将英宗与景帝的皇位之争酿成的后果的首要责任推给“贪天之功”的曹、石等人。

成化帝见到这封奏疏并未表态,而是将奏疏交由礼部廷议,但礼部的官员拖了一年没有定论,还将皮球以一句“非臣下所议,请自上裁”踢回给成化帝本人。倒是状元出身的左春坊左庶子黎淳鲜明得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瑶此言有死罪二:一诬先帝为不明,一陷陛下于不孝。臣以谓瑶此举,非欲尊郕王,特为群邪进用阶,必有小人主之者。”

到底是状元出身,文章远胜高瑶,且简单直白。但对于两种不同的呼声,成化帝表现出了自己的政治手腕:

“景泰往过,朕未尝介意,岂臣子所当言?淳为此奏,欲献谄希恩耶。”

一方面,成化帝对于政治传统的尊重和稀泥,另一方面也对黎淳奏疏中将景帝与昌邑王、更始帝比较的不满。这也表明,成化帝对这位叔父的功绩有清醒的认识,也有一丝感激,同样成化帝也是一位比较忠厚的帝王,臣子不会因言获罪。

而此次事件的另外一个人物门达,因为结交王纶,也被发配充军。门达作为一个酷吏,只知道个人奋斗,没考虑到历史进程,统治者需要酷吏维护统治,清除腐败,又不能让他们搞的太过分。成化帝新君登基,需要给人民恩惠,作为前朝的鹰犬,作用已失,自当铲除。

门达的被贬使人拍手称快,成化帝还召回老成持重的袁彬来主持锦衣卫事务。门达的事件表明:新君是要革除前朝弊政的,既然受英宗宠信的门达被处置了,那么含冤屈死的大臣是否该得到平反?

这时候,监察御史白侃给新君上书,要求为英宗朝因弹劾曹吉祥、石亨而受迫害的御史张鹏、杨暄、耿九畴等人平反,成化帝欣然应允。这封奏疏,也拉开了平反冤狱的缺口。

成化元年,御史赵敔上疏,请求为于谦平反,见深读罢,颇有感触,直言:“盖谦确有安社稷之功,而滥受无辜之惨,比之同时骈首就戮者,其冤尤甚。所司其悉如御史言,亟行之。”

于谦在世之时,尽管与孙太后有嫌隙,但在听闻于谦被杀,孙太后也是十分叹息。即便是英宗本人,也有点追悔莫及。成化帝还在幼年之时,怕已经对于谦有仰慕之意。成化二年,当于谦之子于冕请与祭祀时,成化帝十分重视,特命翰林院撰写祭文:

“卿以俊伟之器,经济之材,历事先朝,茂著劳绩。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于忠肃公平反后,与也先激战,屡立战功的骁将范广也被平反,范广被石亨陷害,子发配广西,妻子宅第被赐给蒙古降丁皮尔马黑麻,成化帝给范广平反,同时让范广的儿子继承父亲原职。同时英宗复辟,清洗的诸位大臣大都得到了平反,部分恢复了原职。

与此同时,成化将已故国子监祭酒李时勉的谥号由“文毅”改成了“忠文”,李时勉性情正直刚烈,敢于直言,永乐年间下狱,洪熙年间被仁宗用金爪打断三根肋骨,正统年间不屈服于王振,被带枷三日,成化认为“临难不忘国,勤学好问”。李时勉谥号“文忠”比较合适,但成化帝定为“忠文”,突出“忠”,看来也是下过一番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