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废立次数最多的太子,最终还是当上了皇帝

2020-09-06 11:17:10 作者: 历史上被废立

提到明朝的皇帝,另类的有好几位,成化帝以他那旷古绝今的“姐弟恋”名噪于后世。随着人们自由恋爱的观念产生,“姐弟恋”已经被人们接受,如今某冰冰的男朋友比她本人小20几岁,似乎成化帝与比他那位大自己17岁的万姑姑的爱情也不再稀奇。

人们在心理上,有一个选择性记忆,总是会记住某个人不寻常的举动,而忽略掉其他行为。人们只记住成化帝另类的爱情生活,却忽略掉他作为一个帝国执政者主动或者被动做出的决策,如何影响了帝国进程,而帝国进程又是如何影响到他个人决策的。

即使是常人,也不可能日日夜夜只有一个爱情的主题,琼瑶阿姨也得考虑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一个偌大帝国的一号人物,他在享受做皇帝的优越感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如何保证延续自己来享受这种优越感。成化帝幼年多灾,在他执政的几十年,天赋并不算太高的他,还是进行了一定的努力。

初为太子

1

公元1449年的中秋节,偌大的北京城显得异常冷清,正统帝朱祁镇率五十万明军抗击蒙古人的内犯,传回京城的却是一个比一个让人揪心的消息,先是诸如成国公朱勇等战将战死,后来连皇帝本人也在土木堡被俘虏。

土木堡距离京城距离不算太远,败兵在中秋节当天已经陆续逃回,第二日怀来守将报告,皇帝陷虏。朱祁镇的生母、皇太后孙氏和同父异母弟,留守京城的郕王朱祁钰顿时慌乱,消息不胫而走,一下子传遍了北京城。

“危难时刻,方见中流砥柱”,兵部侍郎于谦呵斥迁都的主张,并且积极布防。太监李永昌也劝说孙太后要考虑社稷苍生,仓廪府库,还举了南宋的例子进言。孙太后这才下定决心,然后任命朱祁钰监国,积极对付蒙古的入侵和也先的要挟。

正当人心趋于稳定的时候,仅隔一日,司礼监金英却传出了一道瞠目结舌的“皇太后圣旨”,要立皇帝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礼部官员尚未提出册封意见,皇太后的正式诏令便到了:

迩者虏寇犯边,皇帝率六军亲征,已尝敕尔朝百官。今尚未班师,国家庶务不可久旷,特命尔暂总百官理其事。尔尚夙夜秪勤,以率中外,毋怠其政,毋忽其众。钦哉!又敕文武群臣:凡合行大小事务,悉启王听令而行,毋致违怠

这位被立为皇太子的朱见深,就是后来庙号宪宗的成化皇帝。但此时,还是个不满两周岁的娃娃,所以,朱见深被册封为太子,“长”是真,“贤”却不得而知,固然有“长”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太后孙氏自己的打算。

孙太后此举不难理解,因为监国朱祁钰的母亲是贤妃吴氏,而自己的儿子朱祁镇生死叵测,一旦朱祁镇有意外,朱祁钰做了皇帝,那吴氏就会母因子贵成为太后。

孙太后像

孙太后立朱见深为太子,即使朱祁镇死于塞外,皇位继承人也应该是她的长孙,由于孙太后的精于算计,全然不懂世事的朱见深成为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虽说国危立长君,但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叔父周公、召公辅政,古代已有先例,在孙太后看来,内外臣子对他的安排是提不出异议的。

景帝易储

2

女人天生不太适合搞政治,况且孙太后也不是吕后、武则天一类的女人,就在她认为万无一失的时候,仅仅离朱见深被册立为太子后的第四天,在京的文武百官就联名给他上了一份奏疏,奏疏的要点如下:

“圣驾北狩,皇太子幼冲,国势危殆,人心汹涌,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定大计,以奠宗社。”

南京翰林学士周叙则直接劝进朱祁钰:“昔周公辅成王,当承平之日;今殿下辅皇太子,于有事之秋。视周公之时又甚艰大,虽曰日望圣驾早还,以慰臣民之思,然虏情叵测,时月悠迈,天下之大,苍生之众,易以摇惑,殿下得不于此深谋熟虑之乎?”

这份诏书直接撕毁了孙太后诏书的理论依据,土木堡固然是多事之秋,难道成王继位时就是歌舞升平?且不说当时商朝中原的遗民蠢蠢欲动,谁敢保证那个远方的箕子朝鲜不会趁机发难?孙太后舞文弄墨,岂能是翰林学士的对手。

朱祁钰推辞再三,借坡下驴,于九月初六登上了皇帝位,这就是代宗景泰帝。

景泰帝

按照传统惯例,皇帝的父亲才是太上皇,或许朱祁钰觉得立朱见深为帝,以新君的名义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再废掉朱见深不合适,所以宁可违背传统,直接即位,虽然这样,名分会低一辈。

朱祁钰即位后,发了一道诏书,强调了内外局势的严重性,并加入了英宗让人带回的口信:“都指挥使岳谦出使瓦剌归,传英宗口谕,以郕王年长且贤明,令继统以承奉祀。”

观英宗复辟后,太后下诏仍废代宗为郕王,历数其罪,也只是“贪天位”而已,并没有加入矫诏的情节,从这一层面看,岳谦传诏,应该为真。

无论是真是假,代宗的即位,都意味着朱见深皇储地位的动摇。只是这位未满两周岁的皇子,既不知被立为太子的意义,更不知父辈们权力斗争对他的影响。景泰帝登基后,任用名臣于谦,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于谦

于谦才德兼备,加强边防,蒙古无计可施。突如其来登上皇位,大权在握,景帝也就不愿意放手。北京保卫战之后,明军多次击败瓦剌。瓦剌首领也先见捞不到好处,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

他想放,可是景帝却不愿意接。在公忠体国的于谦劝说下,景帝只得勉强同意,便先后派遣李实、杨善出使瓦剌。

派去瓦剌的使臣杨善随机应变,竟将太上皇迎回,生米煮成熟饭,景帝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明英宗回归之后,虽为太上皇,却被软禁在南宫。景帝从内心来讲并不希望明英宗回朝,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