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刘邦的领导艺术

2020-09-06 10:19:10 作者: 楚汉战争:刘

草莽出身的刘邦,没有专门学习过领导力之类的管理课程,他的领导风格既自出机杼,又中规中矩,不离大道。

公元前202年,刘邦定都洛阳,两年后迁都长安,群臣宴会,酒酣耳热之际,一向行事不拘的刘邦,竟然一本正经地总结起成功经验来。他询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而且预先声明要讲真话,“毋敢隐朕,皆言其情”。群臣恭维说,陛下与大家一同分享胜利的成果,项羽却不能。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于是他自己娓娓道来:“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楚汉传奇》剧照

大家都很佩服刘邦的结论。刘邦把成功归于张良、萧何、韩信,说他们才是人中豪杰。说明他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有知人之智。假如做进一步的分析,刘邦用萧何是可以理解的,萧何与他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刘邦用张良也是可以理解的,张良出身高贵(韩国相门之后),秦二世元年刘邦起事不久,与张良相遇于留,二人就有合作关系。张良的智谋是久经沙场考验的。

最体现刘邦识人用人魄力的是用韩信。

韩信像

韩信的家乡淮阴,离刘邦的故乡沛县、项羽的故乡下相并不远。项羽的大将龙且瞧不起韩信,因为韩信年轻时胆小怕事,忍受“胯下之辱”。大约这也是韩信在项梁、项羽叔侄手下,一再献计却不得重用的原因之一。

韩信少年时代的平庸,项家军知道,刘家军一定也知道。刘邦以汉王之尊,入主汉中,韩信只身来投,不得重用,便可想而知。但是,经过一系列事情,在夏侯婴、萧何的力荐下,特别是在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刘邦一改先前的轻视态度,拜韩信为大将,这就不能不佩服刘邦的气度了。

第一,刘邦的大将周勃、灌婴、曹参、王陵、樊哙,都是从沛县起兵的“老人”,论年纪、资历、军功,都在韩信之上。任命年仅28岁的韩信为大将军,地位在诸将之上,刘邦不仅要说服自己,还要说服军中高层。看后来陈平来投之时,刘邦用以监督诸将,招来周勃等一片反对之声,不难想象,重用韩信时的阻力,一定更大。事实证明,诸将都能服从韩信,刘邦能把自己的意志贯彻下去,体现了其非凡的领导力。

第二,韩信拜将之后,提出的“汉中对”,分析刘、项双方的战略态势,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刘邦相见恨晚,立即付诸实施,表现出高度的判断和决断能力。彭城之败后,刘邦又采纳韩信建议,开辟北方战场,授以数万之众,令其独当一面。并且故意南下出兵宛、叶,把项羽引向南阳方向,配合韩信在北边开展的军事行动。

第三,如何驾驭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也考验着刘邦的领导智慧。首先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刘邦重用韩信,言听计从。韩信破齐,龙且救齐被杀,项羽感到了危机,派武涉去游说韩信,策反韩信背汉。韩信谢绝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可见,刘邦的恩德感召了韩信。其次是“用人要疑,虽疑要用”。刘邦驾驭韩信,并不仅仅停留在恩宠笼络上,而是有制约措施。韩信的监军张耳,是刘邦的儿女亲家。韩信手下的大将周勃、樊哙等,都是刘邦的铁杆心腹,韩信的军队保持着对于刘邦的忠诚,破赵之后、灭楚之后,刘邦轻易就把韩信的军队收回了。因此,韩信要想背叛刘邦,并不那么容易。

能识人,能用人,能驾驭,在用韩信问题上,刘邦的领袖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项羽爱面子不同,刘邦的最大特点是务实。他能够把握住根本利益与次要利益之间的关系,把面子之类的事情看轻。

刘邦西进的第一站是陈留。郦食其来见刘邦,大约所托之人只是一个骑卒,身份不高,介绍的又是一个儒生,刘邦不太重视。郦食其被引见时,刘邦正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这是很失礼的事。但是,当郦食其显露出不同凡响的气度后,刘邦马上整衣冠,以礼见。听郦食其高谈合纵连横的谋略后,刘邦马上请他吃饭,问“计将安出”。这中间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毫无过渡。

务实需要理性,要审时度势。刘邦入咸阳,住进了阿房宫,很是享受秦宫的金宝美人、狗马之物。先是樊哙、后是张良提醒他,是要做富家翁呢,还是要成就天下业?刘邦猛然警醒,立即搬出阿房宫,还军霸上,以待项羽所率诸侯大军,表现得很理智。

遭到项羽猜忌后,刘邦放下身段,以主动请罪的方式去项羽军营释嫌。鸿门宴上更是准备厚礼,卑躬屈膝。刘邦忍气吞声,放下身段,躲过了一劫。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最先入关中灭秦的刘邦,被安排到汉中为王,因为项羽、范增忌惮刘邦在关中会如鱼得水。此时的刘邦,真想与西楚霸王拼命。但经萧何、周勃等人一劝,刘邦很快就放弃了鲁莽的想法,乖乖去了汉中。有一个地盘,总比与项羽拼命找死强。

《鸿门宴》,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出版

理性的结果难免冷酷。彭城失败,刘邦回老家接家眷。孩子们与大人们走散了。刘邦接了儿子女儿上车。后面项羽的追兵逼得紧,刘邦几次推儿女下车,要独自逃跑,是随从夏侯婴一次次把孩子们抱上车。刘邦甚至用剑逼夏侯婴,让他不要管孩子。这件事让刘邦背了黑锅,面子丢大了。其实,也许刘邦意识到孩子们跟着军队一起逃命很危险,放下孩子,楚军未必会加害他们,否则在乱军中反而会遭遇不测。事实上,刘邦的其他家属被抓,并没有被害,只是成了人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