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推翻权臣鳌拜的惊魂一幕,结局在《易经》这一卦里早有注定

2020-09-07 09:17:27 作者: 康熙推翻权臣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帝第三子,也是清廷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当得起“盛世明君”这四个字的评价。康熙八岁那年,顺治帝病逝,指定他为继承人,并留给四位辅政大臣辅佐他。

那年的康熙八岁。

14岁那年,依照先例,在大臣的建议下,康熙正式亲政;十六岁便凭借过人的勇气和智慧,扳倒了权倾朝野的顾命大臣“满洲第一武士”鳌拜。

后人在描述这段往事时,往往被他的勇武所折服,而事实上,康熙所走的这一步可谓是步步惊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断送前程,变成一个傀儡皇帝。

今天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如果结合《易经》中的道理就会发现,个中曲直,每个关键人物的命运,似乎早已写就,命中注定一般与“夬卦”的爻辞暗合。

01 辅政大臣鳌拜,位高权重的“小人”

顺治帝死的那年,皇三子玄烨只有八岁,他虽知此子聪慧过人,但要想掌控洋洋大国,显然还不到火候。于是便临终托付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小皇帝康熙,维持清朝的统治。

四人面对弥留之际的老皇帝泪眼婆娑,当即盟誓一心辅助玄烨,绝无二心。然而事后证明其中一人虽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但是他却藐视皇权,不把皇帝不放在眼里,做出了很多僭越之事。这个人就是深受太宗皇帝皇太极信任的“满洲第一武士”鳌拜。

这就注定了年纪轻轻的康熙,所面临的第一个重大目标,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臣子,推翻这个一手遮天的“大魔头”,正好和《易经》中夬卦的卦辞不谋而合。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夬”上兑下乾,全卦只有一个阴爻,就是最顶上上六那个象征着位居高位的“小人”。而其他五爻的目标,就是在九五的带领下,拨乱反正,推翻上六。

年仅十几岁的康熙,正是这场“宫廷政变”的主角,也是这个卦中居于君位的“九五”;当时已经把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实权的鳌拜,就是那个众矢之的的“上六”。

当时的鳌拜有多嚣张?他本来是四大辅政大臣中居于末位的,权力最小,但是因为个人性情彪悍,加上出身显贵,战功赫赫,自然就飞扬跋扈。

从三件事可以证明,鳌拜这个辅政大臣,常常直接做皇帝的主,而且是以正面刚,强行威压的方式逼迫康熙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第一件事就是“换地风波”。因为多尔衮当政的时候,偏袒正白旗,所以将山东一带肥沃的土地都分给了他们。鳌拜做了辅政大臣之后,就想给自己谋福利,于是要求正白旗跟镶黄旗互换土地,群臣鸦雀无声,无人敢反对,却有三个不知死活的大臣表示反对,鳌拜很生气,当场给他们安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置之于死地。

康熙虽然年纪小,但也明白三人其实没什么过错,只不过是违逆了鳌拜,于是就借臣子的建议,下旨每人鞭打一百次。但是鳌拜竟然不顾皇命,把康熙完全不放在眼里,强行将其处死。

02 暗潮汹涌,个中命运,臣子安知?

第二件事是“皇帝侍卫之死”。费扬古的儿子倭赫是康熙的贴身侍卫,他因为是个直性子,看不惯鳌拜作威作福的样子,经常面露怒色,不给他好脸看。鳌拜是什么人,康熙都不在乎,还会考虑你一个皇帝亲侍的感受?又给他捏造了几项罪名,将他收拾了。

费扬古不服,找鳌拜讲理,结果全家都被处死,家产全部被鳌拜吞没,赏给了自己的弟弟。

按照《易经》夬卦的结构,费扬古一家正好符合“初九”的位置,他们之所以招来杀身之祸,就是违背了初九“潜龙勿用”的忠告。

费扬古一家虽然忠心耿耿,与皇帝除掉鳌拜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因为他身份卑微,处在整个组织相当于“脚趾”的位置,他一动,整个系统的目标就暴露了,大家都得跟着行动和调整。

初九的爻辞早已断定了他们的悲惨结局: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他们和权臣鳌拜之间的实力相差太远,如果不选择韬光养晦低调行事,势必会导致失败。

第三件事跟另外一位辅政大臣有关,他就是苏克萨哈。

康熙一共有四位辅政大臣,年迈的索尼排名第一顺位,权利最大,但是他体弱多病,为人胆小怕事,最接近皇帝而处在“九四”的位置。注定了虽然有忠心,也有“杀贼”之心,但是却不免屈服于鳌拜的淫威。

他在这三次“僭越”事件中的表现,充分体现了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犹豫不决的性格。臀部没有肉,必然就不能安坐,走起路来也会摇摇晃晃。“次且”就是“趔趄”,走路不稳的样子。

但是好在索尼上书建议小皇帝亲政,并自愿解除“辅政大臣”的举动,就可以看出,他虽然力不从心,被逼无奈,但是忠心可昭,正好应了夬卦九四“牵羊悔亡”的爻辞。

而苏克萨哈的位置是“九三”,因为九三与“上六”相应,表明他很有可能是上六潜伏在组织中的“间谍”。事实上,苏克萨哈正是鳌拜的姻亲,他本是多尔衮一系的,所以多受到当时大臣的排挤,正应了夬卦九三爻辞中“君子夬夬独行”的描述。

苏克萨哈为人喜怒常形于色,也就是九三爻辞中的“壮于頄(qiú),有愠”,他常常表达对鳌拜的不满,并上书自废辅政大臣,宁愿以“同归于尽”的方式解除鳌拜的大权,也因此跟鳌拜结下了梁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