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八府巡按”有多牛?相当于如今什么职位?

2020-09-08 10:19:08 作者: 古时候“八府

以这个意义说,虽然包括“御史给事中”在内的明朝言官们,常被后人吐槽“乱说话”“爱乱骂”。但巡按御史却绝不在此例,他们既是王朝的防腐剂,又是国家的“眼睛”“耳朵”,大明王朝三个世纪的繁荣,多少认真负责的巡按御史,就是背后无名英雄。

但是,当晚明的明王朝,以无可救药的速度腐化下去时,身在这个染缸里的巡按御史们,当然也没有独善其身。相反,由于他们权力极大,自然也就成了腐败分子们的“拉拢对象”。原本是“防腐剂”的他们,更变成了明朝腐败的重灾区。

比如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时,所谓的巡按御史“代天巡狩”,早没了明初时的低调,相反是“骑大马,衣锦绣”,走哪都是豪华排场。沿途的地方官业绩如何?这些事儿“巡按御史”们不再关心,反而是把这帮人当做提款机。比如魏忠贤的“好儿子”崔呈秀巡按江淮时,一路就明码标价,抓个强盗三千两银子就放人,抓个通缉犯千两银子就放人,看哪个官有钱?使个眼色放风要弹劾,对方就乖乖把钱送来……

如《二刻拍案惊奇》里,顶着“御史恩师”名头一路收钱的高愚溪,就是明末“巡按御史”嘴脸的写照。而且“才收两千两”的操作,绝对算巡按御史里的良心。明朝崇祯年间的兵部尚书梁廷栋就怒斥说:“国家遣一方巡方,天下加派百余万”。也就是说,巡按御史“出差”一趟搂的钱,相当于明王朝收百万两银子的税,杀几个巡按御史,估计辽东军费就齐活了。

发展到明末最后几年,连崇祯皇帝本人,都看透了这帮堕落的人:“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皆富可敌国”。简直成了动动手就搂钱的肥差。更恶劣的是,这些“招待”巡按御史的花费,地方官们当然不会自己买单,往往巧立名目加税,让当地百姓“赔补”。以至于“各县赔补,不胜其苦”。等到老百姓“苦够了”,也就有了最后把崇祯逼上吊的明末农民战争。以这个意义说,大明灭亡这事儿,“巡按御史”就是神助攻。

从早年的“正义化身”“防腐剂”,到最后王朝的毒瘤。明朝“八府巡按”的荣光下,是“巡按御史”这个光荣职业的堕落史,多少思考,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