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一句诗出自于著名救时宰相于谦的《入京》,字里行间充分表达了他对于当官的意志,要的就是为天下人请命,而不是贪污受贿。
不过,于谦先生的伟大固然让人敬佩,但其他的为官之人却不是这样,古人一直有句话说得好,千里做官只为利益。而在我们的史书中也有太多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并且围绕着一个官字,居然掀起了无数的风雨。
不过在人们讨论古代官员的时候,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史书中关于官的记载似乎有些歧义。古代的官分为宦官与官宦,两者看起来只是顺序颠倒,但是这里面似乎有很大的不同。本期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下,古代官员的区别,原来当官的背后有着很多的讲究。
一、官宦
过去大家常说,千里做官肯定是为了利益,但是有一点大家忽略了,那就是做官到底做的是什么?
按照以往影视作品的解释,所有的人都认为做官就应该金榜题名,就应该成为状元,就应该成为老爷。在朝堂之上与皇帝讨论家国天下这是官员,在庙堂之中纵横风云,放飞自我也是官。这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官员的样子,但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因为按照史书的说法,这种官被称为官宦。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所谓的“官”字的含义指的是读书的学社。
其具体的含义就是,一帮人通过读书,然后成为一群特殊的人,可以进入到中央,去辅佐皇帝。
而且,由于过去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贵族制度,因此这些人通过读书,把自己的家族与皇家的关系绑定起来,慢慢的就演化了一种官宦集团家族。这些人世代做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且通过考试和读书为桥梁。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只是官宦,他们是大家印象中的那些官员。
不过在史书记载中,除了这些特定人群以外,其实还有一个特定的官员群体,这些人被称为宦官。
官宦与宦官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分别服侍于内外朝,而且理论上来说,这些人虽然在很多层面上势不两立,但依旧还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经常性的既冲突又对立。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所有人向往的官员都是官宦集团,那么与官宦集团相对应的宦官集团又是什么呢?
二、宦官
如果各位对于明朝历史比较熟悉的话,应该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叫做太监。
的确,宦官集团的主要成员都是失去了性能力的残缺男性,他们最开始的初衷是为了服侍皇宫的成员,一方面体现了封建制度的至高无上性,同时也体现出了封建制度的自私性。
但是,这些人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太监,根据明史记载只有级别高的宦官才能称为太监,例如史书中记载的24监部门,其中最著名最有实权的御马监和司礼监,就是明史中最常见的两个出太监的部门。
当然了,对于这个集团很多人都肯定非常的抗拒,因为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小说演义中,每每这个集团登场的时候带来的都是腥风血雨阴谋。
就连金庸先生在描绘这些太监的时候,都是带有一种不太好的心态来描写,他们要么是武林高手,要么就心理变态。
但大家也不要太过于小瞧这个部门,这个部门作为官员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部分,其实在历朝历代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史书记载,在东汉王朝时期,太监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官员部门,这个部门可不招收普通人,而是专门招收大家族的成员。
正如学者所说,中央制度在汉朝进入到比较稳定阶段以后,所有的大家族都尽可能的想要获得更多的皇权利益,因此他们在三条线疯狂的争夺。
这三条线之中,首先第一条件就是嫁女儿,想让自己成为外戚。
另一条线就是拼命的读书做官进入中央,这一条路是最正统。
而第三条路则是给宫里面送太监,这些太监出身本来就不简单,而且背后还有世家大族力量的影响,在汉朝一度酿成了轩然大波,大名鼎鼎的十常侍就是如此。
所以说,宦官集团的力量也非常强大,是官员制度里面的一个重要补充部分。他们在强大的时候可以废立皇帝,例如甘露寺之变。
而他们拥有正义的时候却又能够扭转乾坤,例如曹操的爷爷,保护小皇帝。又例如明代的张让,解决八虎之乱。
而且在汉朝唐朝,甚至是明朝,宦官都曾经一度掌握军权,实力还在那些外逃官员之上,并且拥有着足够的地位。
三、两者的交融与对立
说完两者的不同以后,相信不少人会觉得两者必然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宦官集团作为底层下贱的身份,掌握权力中枢,而且他们没有足够的文化道德,必然会与读书人相冲。
的确,在很多历史记载中,太监掌握政权必然会与朝堂里面的世家大族的成员进行对抗,当年曹操作为太监力量,与那些世家大族的斗争,可谓是腥风血雨,让人惊叹。但大家可不要忘了,宦官集团也是在大家族里面产生的一个产物。
在东汉中后期,大家族想要获得皇权的权威,因此在三条路上各显神通。所以理论上来说,太监势力和那些大家族也沾亲带故,他们在进行权力的威信争斗的时候会不惜一切代价,例如当年的太监常侍与何进等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