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京师作为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宋代京师的更鼓制度设置精密,可看作地方更鼓制度效仿的模式。宋代京师的官制设置、报时制度决定着更鼓制度的运行,后者又为宵禁、管钥之节、官员上朝提供时间标准。宋代京师严格意义上唯有东京开封,南宋都城临安只是行在,但因其在南宋时期一直行使着京师的职能。今天,我们就来交接下宋代更鼓制度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更鼓制度下的官制设置
与宋代京师的更鼓制度相配套的有严密的官制设置。司时职任原较分散,先秦时期有挈壶氏掌漏刻以计时,司马氏观星辰以知夜,鸡人听鸡鸣而呼旦,三者分属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和春官宗伯等不同系统。宋代计时、报时主要隶属于天文观测机构。
元丰改制前,与更鼓制度运作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机构是司天监,以及隶属于司天监的天文院、测验浑仪刻漏所、钟鼓院等。元丰改制后各个机构职掌、人员编制变动不大,除了名字略有改动外,就是隶属机构有所变动。在此,围绕更鼓制度的运行,对其相关设置及职掌进行探讨。
宋代司天监又称司天台,端拱元年(988)九月,始见有司天监之称。元丰改制后,改司天监为太史局,隶属于秘书省。宋代司天监是京师更鼓制度的主要运作机构,主要职掌天文观测,包括运用漏刻或者仪象台计时,制定历法,以及设置祭祀等礼仪大典相关程序。官额中保章正、挈壶正与更鼓制度联系最为紧密。
保章正主要职掌历法,通过测验晷影以确定二分二至日。挈壶正属于技术官,宋初司天监设挈壶正,元丰新制改为太史局挈壶正,职掌漏刻时辰的测量,不知何因,司天监唯“挈壶正无迁法”。圆其吏额主要有礼生、历生、测验官、记注官、刻择官、监生、押更,以及学生、节级、直官、鸡唱等。
宋初司天监设置天文院,元丰新制后改为太史局天文院,园简称为天文院,主要掌管浑仪台昼夜观测天象,并将结果每日汇总送达司天监,由司天监官于皇城门早上开门时送入禁中,同翰林天文院所观测结果勘比是否有出入。主要人员有测验注记官二人,刻择官八人,监生无定员,押更十五人,学生三十人。其中,与更鼓制度关系较为密切的是押更。押更属于吏人,主管京师夜间更巡,轮流值班,及时传报更点给相关机构或人员。
测验浑仪刻漏所专掌测验本监浑仪,以窥测天相变化,考证与校订历法疏密事。元丰改制后隶属于太史局,统隶于秘书省。改制后,设立的有主管影表官和秤漏官,两者皆为差遣官名。主管影表官由太史局差官充。掌测验圭表日影长短之数,以正方位、定时节、考闰朔。秤漏官主要职掌就是操作管理漏刻。秤为漏刻中平准水位的装置,每转一点,得移水秤一次,使漏刻能正常运转、计时准确,秤漏官即掌管移动水秤的职事。
钟鼓院职掌文德殿钟鼓楼击钟鼓以报更、报点、报时,夜击钟报点,击鼓报更,昼日进时辰牌。编制为节级三人,直官三人,鸡唱三人,学生三十六人。其中直官吏人,专掌白天自卯时至酉时进时辰牌。一个时辰进一块牌,牌用象牙制,上刻时辰名、填金粉。周而复始。编制为二人。12鸡唱主要职掌报时。
此外,还有些官职在小范围内行使着计时、报时的职能,如东宫属官太子率更令。太子率更令源自秦汉时期,颜师古注:“掌知漏刻,故日率更。自此以上,太子之官也。更音公衡反。”宋代太子率更令“治殿门、刻漏,皆属詹事府”,因其不常设,文献记载较少,但掌管时间、按时启闭殿门的职能却是无疑的。
宋代京师最精确权威时刻是由多处天文台测量的,天文台即进行天文观测的地方。这些天文台主要有司天监的岳台、天文院的候台,还可在测验浑仪刻漏所内进行观测。此外,皇宫中文德殿也放置有天文仪器,如上文所言的张思训水运仪象曾“置于文明殿钟鼓楼下”。皇祜年间,曾“改铸黄道浑仪,又为漏刻、圭表”,制成后,“置浑仪于翰林天文院之候台,漏刻于文德殿之钟鼓楼,圭表于司天监。”这些天文台所发布的时刻标准规范着京师众生的起居作息。
宋代京师的更鼓制度就是在这一系列机构、人员的相互配合之下,以天文台所发布的时刻标准,分领传递牌契、敲击钟鼓、启闭管钥等具体工作,共同保证了制度的实施。
更鼓制度下衍生的报时制度
宋代京师标准时刻由皇宫或天文机构测量后,通过钟、鼓声向全城及近郊传播。报时方式主要有牌契显示、鸡人引唱、钟鼓提示等,其中牌契显示较为特殊。唐代就建立了牌契制度,牌即时牌,契即鼓契,时牌有七块,象牙金字,白天从卯时至酉时每到时正则发牌告时;鼓契有两枚,木制刻字,一为放鼓契,黄昏发出,一为止鼓契,早晨发出,作为区分晨昏的标志。
唐代对发契、传点、进牌在时间上都有详细规定。唐贞元三年(787)闰二月敕:“四月一日以后,五更二点放鼓契。九月一日以后,五更三点放鼓契。日出后二刻传点,三刻进坐牌。”每需鸣鼓之时,“太极殿前刻漏所亦以左契给之,右以授承天门监门,昼夜勘合,然后呜鼓。”四月一日后和九月一日后,发放鼓契的时间不同,这表示唐时已经行使了夏半年和冬半年的作息时间标准。
宋代京师的报时制度更加严密细化,其报时过程,主要涉及鸡唱、漏刻、牌契、钟鼓楼等。鸡唱为京师更鼓制度运行中的主要报时者。和唐代一样,依然用时牌和鼓契作为报时凭证。牌契的发放必须经过勘合,以保证报时准确无误。张思训太平兴国仪象就曾放置在文明殿东鼓楼下,它能以钟鼓铃声自动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