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有一座虞姬墓,可是打开后,人们只是看了一眼便重新掩埋了

2020-09-08 09:19:55 作者: 灵璧县有一座

“霸王别姬”是历史上著名的爱情桥段,令后人无不为项羽和虞姬这一对末路鸳鸯而感到伤心落泪。可是您也许并不知道,在安徽省有一座灵璧县,据说此地曾经出土过虞姬墓葬,但当人们看完挖出的虞姬陵墓一眼后,便又将其重新埋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秦朝末年,随着陈胜吴广的振臂一呼,秦国各地开始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在诸多起义军当中,尤属项梁叔侄所带领的楚军最为强悍。项梁阵亡之后,其侄子项羽顺利接手了楚军的领导权,并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章邯所领导的秦军主力,自称西楚霸王。

秦国正式灭亡之后,刘项之间便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大幕,在多次交战之后,项羽最终被围于垓下,形成了四面楚歌的末路局面。眼见突围无望,在楚军帐中的项羽,只能整日与爱妾虞姬饮酒浇愁,等待着最后时刻的来临。虞姬又称虞美人,其本人是名门闺秀,不仅姿色绝佳,并且能歌善舞、善解人意,深得项羽宠爱。虞姬知晓项羽的心性,深知他不可能向刘邦屈膝投降,故此在汉军发起总攻之前,便与项羽深情的诀别,以宝剑横于项上自刎而亡,演绎了一段凄婉动情的爱情故事。

自古以来,人们便对霸王别姬爱情故事传唱不已,并为虞姬的红颜薄命产生了无比怜惜之情。不过在史书之中,虞姬似乎只是历史传奇中的一个匆匆过客,书中内容对其记载较少,甚至连其本名、种族、出生地以及生卒时间,都未加详细说明,只是如昙花一现般出现在项羽的人生之中。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如此凄婉的叹息中,虞姬缓缓地倒在项羽的怀中,并从此成为了一具冰冷的尸首。正是因为虞姬凄惨地殒命,以及其身世的神秘,致使后世一直在猜测虞姬埋骨地在哪里。

时至今日,关于虞姬墓葬所在地的说法一共有三种,一种说法认为,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是虞姬墓葬所在地,因为在明代县志《和州志》中曾提到,在定远东南60里的嗟虞墩地区,曾经是虞姬的最后葬身之所。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虞姬的墓葬应该在安徽省灵璧县城东15华里处,该说法源于明代县志《宿州志》。第三种说法则认为,以上两处都是虞姬的墓葬所在,只是定远县内埋葬了虞姬的头颅,而灵璧县却收葬其娇躯。

至于以上说法孰真孰假?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但是如果从客观理论上来讲,虞姬很有可能被项羽埋葬于自刎之地,也就是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安徽省灵璧县。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的项羽早已经自身难保,不可能带着虞姬的尸体突围撤退。

不过此时一个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关于虞姬真正葬身之所在安徽省灵璧县的说法,专家们是否找到过实质性的根据呢?谈及此处,我们必须要谈到当地几十年前的一次掘墓事件。

1965年时,灵璧县虞姬乡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开荒行动,百姓为了能够收获更多的粮食,便积极开辟更广阔的土地,以避免出现土地被荒废的状况。

在这一次开荒行动中,村民们偶然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并且还对其进行了彻底的发掘。墓葬情况较为简单,墓中棺椁共由4块至5块厚薄不一的石板构成,整体呈三角形结构,石板长度约为2米,厚约0.3米,拼凑方式简单,属于粗制滥造的坟墓。由于棺材的密闭性不严,致使棺中塞满了黄土,墓主人头骨已呈粉末状,牙齿与身躯骨骼尚保存完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墓主人的头骨两侧,还发现了两只凤形的耳饰,证明墓主人是一位曾经拥有高级身份的女性,因为在礼法森严的封建时代,凤的图案只能被皇家亦或是王族女子使用,普通百姓一旦使用便属于僭越之罪。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百姓们对文物保护意识不够,在凤形耳饰出现之时,立即发生了哄抢的局面,导致无人知晓其详细质地与规格。

当地文物局很快来到现场,他们只是看了一眼,便迅速通知工作人员前来进行填埋,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古代文物,同时也是在发掘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墓葬的原样,否则贸然发掘,势必会造成某些不可逆的损失。

自从该座墓葬出土之后,便有不少专家纷纷提出观点,认为该墓葬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虞姬墓葬,其中的原因也有不少,包括棺材本身的简陋构造,象征墓中墓主人高级身份的凤形耳饰,以及史籍中关于虞姬自刎地的描写等等。可若是按照理论来讲,科学最讲究证据,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一切结论都属于猜想的范畴。几十年过去了,当年被填埋的神秘墓葬,至今仍然未被挖开,其中的种种谜团,也尚未大白于天下,故此该墓是否为虞姬真正的墓葬,仍然是一个未知之谜。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