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名满天下,位极人臣,却为什么名节不保,晚景凄凉?

2020-09-08 18:34:38 作者: 他们曾名满天

由于沈括的发明,苏轼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龙,岂非讽刺皇上?于是,王安石手下的恶棍何正臣、李定、舒亶、李宜便将苏轼逮捕入狱,苏轼的罪名是“愚弄朝廷”,其30多位亲友也受牵连。由于御史台又名“乌台”,“乌台诗案”也成了北宋第一桩文字狱,并为明清两代惨烈的文字狱首先拉开悲剧的序幕。

苏轼身陷囹圄之前,他曾与儿子苏迈约定,送饭只送蔬菜与肉食。若听到坏消息则送鱼,但那天苏迈有事,托朋友去送饭,没有把约定告诉朋友,那位朋友便送了熏鱼去监狱,苏轼见鱼大惊失色,便写了绝命诗:“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狱吏同情苏轼,呈宋神宗。宋神宗为之感动,王安石也为之求情:“盛世岂可杀名士。”于是在狱中饱受李定、舒亶通霄达旦污辱了几个月的苏轼终于死里逃生,贬到黄州。苏轼出狱后长叹:“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此诗倘为善于捕风捉影的沈括知道,一定也会大做文章的。

沈括父亲的墓志铭为王安石所写,两家是世交。沈括入崇文院,王安石对他有知遇之恩,但王安石一下野,沈括便开始反对“新法”的一些法令,他向新任宰相吴充呈上一份奏疏,历数王安石变法之种种弊端。宋神宗获悉后对沈括大生恶感,王安石后又复出,更痛斥沈括为“壬人”,即见风使舵的奸佞之徒。沈括这么一个文理兼长的通人,死后却没有人给建碑,也无人肯为他写墓志铭。作为一个人文学者与科学家,他是相当成功的,但其为人却相当失败。《宋史》对沈括的评价是:“首鼠乖刺,阴害司农法”,说他见风使舵,还受玩阴的。

据《萍洲可谈》载,沈括第二任妻子张氏骄蛮凶悍,驱逐原配之子,还经常责骂丈夫,对沈括拳脚相加,曾一怒将沈括的胡须及皮肉扯将下来,沈括晚年痛苦不堪,其子女为之抱头痛哭。张氏卒后,旁人向沈括道贺,沈括却终日失魂落魄,一度投水自尽,救起后精神恍惚于次年去世,终年64岁。

——摘自《古代文人幕后真相——壶中书影精选本》,文汇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