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陈平、诸葛亮,这三个宰相中,谁对国家的影响最大?

2020-09-09 19:29:31 作者: 萧何、陈平、

《诗经·小雅·北山》有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是,这“普天之下”,非得有一群忠心义胆之人,方能辅佐君王“众志成城”。而宰相就成了关键的“桥梁”,虽也会有权力矛盾、冲突,但“一心为国”的他们总能排解纷争,让国家走在健康的发展道路上。

今天,笔者就介绍几位宰相,可以说,他们对国家的影响一点都不亚于当时的国君。

第一个:萧何

萧何,辅佐刘邦建立汉政权。

早年时在沛县做个小官儿,结识刘邦,成了其忠实的拥趸,不遗余力地支持和拥护他。当时,刘邦、项羽二人在荥阳一带耗了28个月,整个关中事务都是由萧何在打理。可见,刘邦对他的信任程度。灭掉项羽后,刘邦重赏他的追随者,萧何更是位于众卿之首。

此后,萧何受令营建咸阳,刘邦来视察,觉得“未央宫”的排场弄得太过“豪华”,很是不喜。萧何倒是不慌不忙:“既然是天子所待之处,一定要显示出天子的威仪,何况一次性到位,省得子孙后代再大兴土木。”听后,汉高祖心中大悦,并将咸阳更名为“长安”。

刘邦坐稳皇位后,就开始了清除“异姓王”的行动。他对韩信的心理很是矛盾,一方面借他的实力帮助自己清除了障碍,一方面又处处防备着他。首先,刘邦捧高韩信,先将其封为“齐王”,再将其封为“楚王”,就为让其远离他的根据地。后设计擒住他,夺了兵权,空留虚名“淮阴侯”。

陈豨造反,有人告密说韩信为主谋。吕后让萧何处理,萧何设计“请韩信进宫”,最终,韩信被吕后诛杀。当时,韩信以为萧何还是当年保举自己之人,但不知,他心中只有一个主人刘邦,且毕生为其服务。可宰相这活,注定是个高危职业。他向刘邦建议“让利于民”,不但被驳斥,还惹祸上身。

至此,这对君臣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宾客之道”,一方以礼相待,一方少说为妙。萧何熟悉秦国的法令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汉律。刘邦率军攻入咸阳后,他不像旁人去争抢什么值钱的宝贝,而是将秦国的文献、律例、图籍等好好收藏。

因为,萧何非常重视千人的心血,“石渠阁”、“麒麟阁”、“天禄阁”成为了汉代官府的主要藏书楼。

第二个:陈平

陈平,年少时极爱读书,一心想成就一番作为。一生颇为传奇,换了不少主人,归顺刘邦后,历经了楚汉战役以及平定异姓王事件后,被刘邦重用。

陈平曾进言,利用“离间计”挑拨项羽内部的君臣关系,范增因此郁闷而亡。之后,韩信被擒,也是他献的计。刘邦被匈奴围了七天七夜,他再次献计,以重金“收买”对方首领的小老婆,才化解了这场危机。其实,这也是一个蛮有意思的小故事。

当时,汉军被困时,陈平见对方老大和其小老婆进进出出,恩爱异常,便想出了这一招。派人拿了一堆宝贝去见这位王后,其中,就有一副美人图。王后一见,果然问道:“这什么意思?”使者就按照陈平交代的话说:“如果我王继续这么被困下去,那么,这幅美人图就要送给大王了。”

对此,王后内心极为恐惧,就竭力劝说其夫君撤兵。而陈平更厉害之处在于,他能随时审时度势保全自己。刘邦听闻自己的皇后吕雉和樊哙“串通一气”,就让陈平去处理此事。但哪知,在途中,得知刘邦驾崩,他害怕吕后加害自己,便借“哭灵”以“表功”,这才让自己躲过了一劫。

司马迁甚至对其评价道:“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第三个: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军师,鹅毛扇一挥,计上心来,敌军尽退,天下似乎没有可以难倒他的事情了。

那么,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东汉末年,汉室式微,各路群雄“跃跃一试”,天下动荡一片。诸葛先生姐弟四人为了躲避战乱,跟着叔父诸葛玄来到了襄阳。四年前,刘表在此地开办学校,“博求儒术”。诸葛亮来到后,立即去“学业堂”上学,认识了徐元直、石广元和孟公威等人,大家兴趣志向“相同”,经常谈论国事。

由于,其叔父和刘表的交情较好,他先后认识了当地的名士庞德公、黄承彦及中庐县的司马徽、蒯良、蒯越等人,见识增长,眼界开阔,更为其后来的事业铺垫了基础。之后,诸葛玄在刘表的推荐下,当上了豫章太守,只是一年后,死于“西城民反”。

失去了生活依靠的诸葛亮,只好和弟弟来到了隆中“种田”。刘备三次上门相邀,他才决定辅佐。当时,他并非偏于一隅,依旧心系天下。读书的同时,还广结天下有识之士,自认为自己才华不输于“管仲”和“乐毅”,更是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功成名就。

刘备听闻他的才学后,亲自三次登门,最后一次两人聊了很久,诸葛亮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一,一定要有一个实力的后方,则要先拿下荆州和益州。

第二,要处理好邻里关系,想尽办法获取西南各民族的支持。不知诸葛先生提出这个看法时,是否真正考虑过他人的想法。你占据了人家世代居住的领地,如何还能“乞求”对方的好脸色。有时候,恐怕只有用武力解决才是最实际的。

第三,和东吴的孙氏联手,共同对抗曹魏。只是,孙氏的野心,不比刘主公小。尽管二者后来成为了亲家,但是,对方照样夺你荆州,杀你大将。可见,在那样的年代,惟有真正的强者,才能笑到最后。因为,春秋战国的故事,早已生动的演绎了这一不变的真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