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有轨电车:空中架电线地上铺铁轨,坐过的人可不多

2020-09-15 16:32:05 作者: 80年代的有

1983年的长春某住宅小区旁边,一群乘客手拿大包小包正在有序乘车。图中显示的车辆像极了现在的火车,然而上车站点没有站台,又紧邻住宅区,颇让人疑惑。这种交通工具就是有轨电车,历史上一段时间里很常见的一种城市出行工具。

图为1983年长春一列有轨电车的维修保养现场,整列机车看起来和火车如出一辙,只是车身很短。前后大概也就一辆公交车的长度。绿色的车身,前中后三个门,车轮部分引人注目。

历史上,有轨电车诞生于1881年,上世纪初的时候逐渐在世界上各大城市出现。当时作为一种新型的出行工具,有轨电车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电力作为驱动能源。行驶所到之处,上空相对应地都会出现图中这样的电缆电线。

与空中的电线相对应的,则是图中地面上的列车轨道。纵横交错,钢制轨道和火车道如出一辙。简单地说,有轨电车就是行驶在市区的火车,只是动力系统不一样,载客量相差很大而已。

图中一个乘车站点,一群市民正在购票上车。1034的车头标号,绿皮车的外表元素,乍看之下简直就是火车的孪生兄弟。一般的有轨电车,车厢最短为一节,最长是8节,最大载客量也就数百人。

1899年的时候,北京就出现了有轨电车,1924年再次修建正式运营。图中朝阳区一个饮料厂冷食店门口,不少乘客就三五成群赶来坐车,候车队伍足足排了七八米。

一列行驶中的有轨电车,车头一侧标着201路几个字样。司机手握的方向盘也别具一格。整个行驶过程中,铁轮摩擦铁轨,上下颤动又发出类似当当当的噪声,所以北京人称之为铛铛车,长春则称其为摩电。

为了行车安全,在城市中顺利运营,图中一列有轨电车弯道附近还设置了矮小的防护栏杆。上世纪中叶,有轨电车在我国上海、鞍山、大连、长春等地都很常见。后来因为私家车的普及而逐渐没落,不过因为其环保无污染的优点,现在也重新焕发出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