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记录的“母亲花”是什么

2020-09-15 16:30:43 作者: 《诗经》中记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就是母亲节,而在母亲节那天送一束康乃馨给母亲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俗。而康乃馨之所以会成为母亲节专属用花,则是因为1934年美国首次发行的母亲节邮票,该邮票的图案就是一位母亲凝视着花瓶中的康乃馨,由此人们便把康乃馨和母亲节联系在了一起,西方人更是把康乃馨视为“母亲花”。

但尽管如此,我们却不得不说,其实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就早已有了属于自己的“母亲花”,并且在《诗经》中有文字记载。那么,《诗经》中提到的“母亲花”到底是什么花呢?为什么人们对中国的“母亲花”少有印象呢?

其实,中国的母亲花就是萱草。《诗经疏义》中记载:“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其中,“北堂”是指士大夫家里主妇的居所,后来逐渐演变为母亲的代名词。古时候,中国的游子在远行之前,都会在母亲居住的北堂种植萱草,以供母亲欣赏,希望借此来减轻母亲的思子之苦,让母亲忘记忧愁。《诗经·卫风·伯兮》中也记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诗中的“谖草”就是萱草,“谖”是忘的意思,古人又称其为忘忧草;“背”通“北”,是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诗的意思就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枝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久而久之,母亲住的屋子就被称作“萱堂”,人们也常以萱草来代表母爱,萱草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中国的“母亲花”。

最早的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现代的母亲节却源自美国,人们在接受美国母亲节概念的同时,也接受了美国母亲节的庆祝方式,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给母亲送一束康乃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