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邓艾奇袭成都,刘禅为何不战而降?看陈寿怎么说!

2020-09-16 11:18:52 作者: 三国邓艾奇袭

刘禅(shàn)(207年-271年),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刘备之子,是刘备的正室甘夫人所生,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这是后来的歇后语。一语道破蜀国灭亡的原因啊。事实真相是怎样的呢?

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刘禅出生于荆州,小的时候多遭难,幸亏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后来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

关于刘禅的评价,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在不少人看来,阿斗为人不思进取,只会整天玩乐,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名臣辅助和教导也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还落下了“乐不思蜀”这样的千古笑柄。

不过,纵观三国历史,特别是对比古代历史上的皇帝,刘禅依然有不少可取之处。一方面,就刘禅的历史功绩来说,主要体现在守住蜀汉长达数十年,维护了蜀汉的稳定。

为什么每次在评论刘禅时,总会变成两个极端。要么说此人愚蠢透顶,不可救药;要么说他大智若愚,韬光养晦,说句实话,别想那么多,他就是个普通人。不算什么坏人,也不是弱智,能明白事儿,但放不下自己的私心。现在的人和过去心态不一样,我们其实挺崇尚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所谓生存智慧。所以不太理解以前对刘禅这种亡国之君强烈的不满是从哪里的?

说起这个话题,还是要说两句蜀国内的形势,他的父亲刘备和刘焉一样,非常 有野心,刚开始就是带着一票人马入蜀的外来户。一直以蜀中为根据地,向外的扩大。刘焉因兵败李傕猝死,刘备为陆逊所破后于白帝病亡。刘焉死后,蜀中大族们导致了一次与东州军的内斗,之后东州军妥协。刘璋时的益州,东州人势弱,蜀中的大权一直被益州本地豪族所左右。

对比刘禅时期,很不一样的一点,刘备死后,益州局势没有马上垮掉,或者说是产生动乱。其实就是因为有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调和了益州豪族与荆州士族之间的矛盾。

有人说,诸葛亮辅政十一年,剩下三十年都是刘禅维护的,其实啊诸葛亮死后,两个辅佐的大将军首脑,都是他选提前经过几次考虑而选定的,诸葛亮为了维护局面,也是费尽了心思。也可以辅佐没有什么主见的刘禅不至于说走上错误的路。

公元263年,魏国出动15万大军全面进攻蜀国,试图一举消灭蜀国。蜀魏大军相持于剑阁。为破解僵局,魏国大将邓艾率领3万精兵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蜀国危在旦夕。危急时刻,东吴紧急发兵救援。

在优势兵力下攻克棉竹观后,蜀汉军队全线崩溃,邓艾进逼成都,最终迫使刘蝉投降。从曹魏出兵,到刘禅投降,短短的只有两个月,蜀汉之亡为什么如此之快?这实在让人大惑不解。

其实啊蜀汉当时的兵力实在是少得可怜。因为打仗是一件需要很多钱的事。这些钱不从天降,不由地出,只能在老百姓身上索取。据《三国志·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蜀记》,刘禅投降时,蜀国人民有二十八万户,人口有九十四万人,军队有十万二千,官吏有四万。也就是说,平均每九个人就要养活一个士兵,每七户就要供奉一个官吏。蜀国人民,实在是负担不起了!

魏国大军18万大军比蜀汉全国10万兵力多出近一倍,有人说:邓艾是偷袭,跟总体兵力没有关系吧?其实不然。邓艾走阴平700里,到江油时只带了2000兵,但沿路留下了近3万的兵力,在偷袭江油以后会合3万兵力和江油的兵力,恐怕已经接近成都防守兵力的总和了。

这样的国家,岂有不亡之理?就算诸葛亮再生,怕也无力回天吧!历史教会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避免历史中出现的悲剧在现在出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是施行仁德之政、顺民心、不断修德于天下的贤君,都使国家昌盛兴隆,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反之,逆民心,而最终走向毁灭。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