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原本不是一家:在古代,“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2020-09-16 14:24:04 作者: 寺庙原本不是

提起寺庙一词,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宗教场所?和尚们住的地方?这么说都对,但似乎也不全对,因为,如今成为一个词汇的寺庙,在古代,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那么古时候的“寺”和“庙”,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寺院

首先来说“寺”,《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寺,廷也。”,《汉书》中对于“寺”做过这样的注释:“凡府廷所在,皆为之寺。”所以,“寺”指的是朝廷的行政机构,比如文学作品或者是影视剧中经常提到的“大理寺”、“太常寺”等。

而且,在古代汉语中“寺”还有着持续不断的意思,结合这两点来理解,“寺”是由皇帝设立的,并且是一个永久性的机构。不过这只是“寺”早期的含义,随着历史的演变,“寺”逐渐与佛教有的关系。

寺院

传入中国的佛教,最近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它早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永和10年,中国迎来了印度高僧,汉明帝很信仰佛教,他就让这两位高僧留在了中国。

到了第2年的时候,汉明帝专程让人为这两位印度僧人在洛阳城修建了一些房屋,并且将这些房屋称作为“寺”。又因为这座“寺”里的经文,是由当时的一匹白马远程驮来的,所以朝廷便将这里命名为“白马寺”。

寺院大雄宝殿

这里既是朝廷的机构,又是僧人指导大众修行之地,同时更肩负着普及佛法的目的。尤其是在隋唐以后,“寺”基本上不再是以前的朝廷机构,而成为了佛教建筑的一个代名词,这些佛教建筑的真正称呼应该是“佛寺”,而不是现当下所指的寺庙。

帝王庙

再来说一说“庙”,《礼记》中曾有记载:“天子至士,皆有宗庙”,因此“庙”就是古代人用来祭祀先祖,供奉天地鬼神之地。比如古代那些功勋卓著的大臣,有着配享太庙的资格。

如果家中的先辈有官爵,就可以按照当时的制度建立“家庙”;在民间,每个地方都有护一方百姓平安的城隍庙。所以“庙”是在中华文明的本土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它不是外来之物,而是在中国流传千年的古老传统。

孔庙

自汉代以后,“庙”所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它能够供奉中国人心中的一些圣贤,同时也是供奉当地神灵的地方。比如专门祭祀孔子的“孔庙”,沿海地带保护渔民的“妈祖庙”,上海的城隍庙里面所供奉的就是东海名仕秦裕伯。

“庙”的功能与“寺”的人功能是完全不同的,“庙”里祭祀的都是中国的本土神灵或者圣人。所以“庙”的历史,远比“寺”要更加悠久长远。之所以逐渐演变成为了“寺庙”一词,其实就是因为这千年以来人们都在“寺”或者“庙”里上香祈福,所以总是将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说,反而忽略了这两个字背后真正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