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礼制的唐朝男人,为什么相比其他朝代的男性更为时尚?

2020-09-16 19:30:15 作者: 恪守礼制的唐

能从影响其他政权,上升到影响其他国家,唐朝男子的时尚已经不局限于民族性,而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三、礼仪之邦和"另类"装扮并不冲突

1、唐朝男子恪守多重礼仪

虽说唐朝男子爱美,对比中国历史的其他朝代,看上去有些"特立独行,"可并不妨碍他们对礼制的遵守。

比如,日常社交礼仪中,后辈见到长辈、下属见到上级时需行"叉手礼";相互拜访时会递上提前制作的"名片",在当时叫"名刺";服饰上一般穿袍衫出行;平辈之间见面则"作揖唱诺",拱手问候;称谓上也有"大人""某"等特定称呼。

2、经济繁荣后,文化多元成为必然

《全球通史》是这样评价唐朝的:"从公元6世纪到16世纪,中国文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始终居于领先世界的地位。"

作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经济繁荣、国家稳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大幅提升,文化多元也成了必然。

男性作为当时社会的主导者,不得不说,其审美趣味、思想观念也是社会文化心理的一种折射,领先世界的文化引领着无法超越的流行,所以说他们以时尚著称就更为合理了。

四、与明清相比,唐朝更为开放新潮

1、明清时期,服饰偏向保守

也许只看唐朝男子的穿搭和仪表,还不够直观,我们不妨再看看明清时期的男性服饰,对比就更加明显了。

明朝时期,对穿衣有上百项明文规定,都是朱元璋亲自过问,而男性的服装连袖长、图案、颜色都有各种限制,庶民没办法像贵族和皇族一样穿靴,整体的服饰风格以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为主,压制潮流美感。

清朝的服饰颜色变得更加深沉和清淡,元青、石青、湖色等蓝黑色调为主,款式替换成了满族样式的袍、褂、衫、袄、裤等,马褂是主流的服装,其中又有礼服、常服、雨服和行服等不同场合穿戴的细致划分,颜色同样使用绀色、石青、黑色等比较素的颜色。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封建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的男子服饰逐渐变得保守,没有了唐代奢华丰富的色调,风格也有强烈的民族特性,服饰更多成为一种区分尊卑贵贱的社会语言。

2、文化包容度造就不同的审美观

明清时期的男装有其庄重、大气的美感和特色,但局限于汉、满两个民族的元素,无法引领潮流,影响力远不如唐朝,也就谈不上"时尚"。

这种差异还是和统治阶层对文化的包容程度有关,越是社会经济发达、思想文化开放的时代,服饰穿戴的革新也更加活跃。

"不应服而服者,罪之" "今后有用马尾服饰者,令锦衣卫缉捕。"像明朝一样多次严令禁穿奇装异服,或是像清朝直接提出男子装束的"十从十不从",社会的审美就已经被强权压制,封闭的环境下也就难以创造时尚。

结语:

古代男子头戴簪花不是"娘",而是从唐玄宗时期流传的爱美习俗。重视礼制的唐朝男子,相比其他朝代的男性更为时尚,他们不仅有着护肤、美容、刺青、熏香等精致的生活习惯,在服饰方面的审美趣味也引起了邻国、其他民族政权和后世的效仿。

这种时尚之所以是世界性的,和唐朝繁荣的社会面貌、强大的经济实力、深远的国际影响力息息相关。

宋朝之后,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逐渐加强,对文化的态度趋于封建保守,男性的穿戴也无法追求个性和更新潮的审美,只能作为统治阶级的管理工具存在,有民族性的美感,但始终无法成为引领世界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