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忌惮司马懿,为何不当机立断斩草除根,原因并不复杂

2020-09-17 19:36:32 作者: 曹操忌惮司马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发生在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战争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睿、华歆和钟繇。原文如下:

却说魏主曹睿设朝,近臣奏曰:“大都督曹真,数败于蜀,折了两个先锋,羌兵又折了无数,其势甚急,今上表求救,请陛下裁处。”睿大惊,急问退军之策。华歆奏曰:“须是陛下御驾亲征,大会诸侯,人皆用命,方可退也。不然,长安有失,关中危矣!”太傅钟繇奏曰:“凡为将者,智过于人,则能制人。孙子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臣量曹真虽久用兵,非诸葛亮对手。臣以全家良贱,保举一人,可退蜀兵。未知圣意准否?”

睿曰:“卿乃大老元臣,有何贤士,可退蜀兵,早召来与朕分忧。”钟繇奏曰:“向者,诸葛亮欲兴师犯境,但惧此人,故散流言,使陛下疑而去之,方敢长驱大进。今若复用之,则亮自退矣。”睿问何人。繇曰:“骠骑大将军司马懿也。”睿叹曰:“此事朕亦悔之。今仲达现在何地?”繇曰:“近闻仲达在宛城闲住。”睿即降诏,遣使持节,复司马懿官职,加为平西都督,就起南阳诸路军马,前赴长安。睿御驾亲征,令司马懿克日到彼聚会。使命星夜望宛城去了。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一出祁山”,发动首次北伐之战,曹魏大都督曹真损兵折将,西北战场局势逐渐恶化。魏明帝曹睿非常忧虑,与群臣商议对策。大臣华歆建议曹睿御驾亲征,钟繇则建议曹魏起用被罢免官职的司马懿出山。此后,曹睿任命司马懿为平西都督,率领南阳兵马赶往西北战场救援,后来便有了司马懿在街亭打败马谡之事。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钟繇口中的“长驱大进”, 意为军队迅速向远方进军。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钟繇举荐司马懿的故事情节,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小说作者的虚构。按照小说的描述,诸葛亮在“一出祁山”之前,采纳马谡的建议,离间曹睿与司马懿。曹睿不明真相,罢免了司马懿的职务。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曹睿不仅从来没有罢免过司马懿,而是对司马懿恩宠有加。据《晋书?宣帝纪》载,曹睿继位后不到半年,司马懿就被晋升为骠骑将军。半年之后,司马懿再度受到曹睿的垂青,被任命为荆州及豫州两地的最高军事长官。

众所周知,曹魏帝国的奠基人曹操对于司马懿是有戒心的。《晋书?宣帝纪》中曾经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这也是“三马同槽”这句成语的由来。

既然曹操对司马懿充满戒心,为何却没有当机立断除掉司马懿呢?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司马懿善于伪装,其次是他得到了当时的太子曹丕的器重。《晋书?宣帝纪》称:“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这段记载道出了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安然无恙的最为关键的原因。

曹丕称帝后,对司马懿当年协助自己登上帝位非常感激,对其加官进爵。因此,司马懿在曹丕时代仕途一帆风顺,历任尚书、督军、御史中丞等重要职务,成为曹丕的心腹之臣。在曹丕临终之际,司马懿又被委以托孤重任,成为顾命大臣。即位后的魏明帝曹睿对司马懿也非常信任,司马懿也由此成为曹魏重臣,后来曹睿病逝前又与父亲曹丕一样,将司马懿委以托孤重任。不过,令曹丕、曹睿这两父子意料不到的是,被他们两父子委以重任的司马懿最后却篡夺了曹氏的江山。

参考书籍:《三国志》、《晋书》、《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