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韩猛、徐晃、张辽、许褚和曹操。原文如下:
(曹操)意欲弃官渡退回许昌,迟疑未决,乃作书遣人赴许昌问荀彧。彧以书报之……曹操得书大喜,令将士效力死守。绍军约退三十余里,操遣将出营巡哨。有徐晃部将史涣获得袁军细作,解见徐晃。晃问其军中虚实。答曰:“早晚大将韩猛运粮至军前接济,先令我等探路。”徐晃便将此事报知曹操。荀攸曰:“韩猛匹夫之勇耳。若遣一人引轻骑数千,从半路击之,断其粮草,绍军自乱。”操曰:“谁人可往?”攸曰:“即遣徐晃可也。”操遂差徐晃将带史涣并所部兵先出,后使张辽、许褚引兵救应。
当夜韩猛押粮车数千辆,解赴绍寨。正走之间,山谷内徐晃、史涣引军截住去路。韩猛飞马来战,徐晃接住厮杀。史涣便杀散人夫,放火焚烧粮车。韩猛抵当不住,拨回马走。徐晃催军烧尽辎重。袁绍军中,望见西北上火起,正惊疑间,败军投来:“粮草被劫!”绍急遣张邰、高览去截大路,正遇徐晃烧粮而回,恰欲交锋,背后张辽、许诸军到。两下夹攻,杀散袁军,四将合兵一处,回官渡寨中。曹操大喜,重加赏劳。又分军于寨前结营,为掎角之势。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由于袁绍兵力雄厚及自己军粮供应不足,曹操打算弃守官渡返回许昌,因此写信给荀彧咨询意见。荀彧在回信中坚持认为只要坚守官渡,便能赢得战机。曹操看完回信后大喜,令将士们坚守阵地。不久后,战机果然出现。袁绍大将韩猛运送粮草的消息被徐晃截获。荀攸建议出兵将其歼灭,以切断袁军的粮草供应。曹操随即派遣徐晃、史涣、张辽和许褚四员大将夹击韩猛,将其粮草全部烧毁。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荀攸口中的“匹夫之勇”, 意为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有勇无谋,单枪匹马。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国语?越语上》中的“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曹操派兵突袭援军粮草辎重的情节,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三国志?荀攸传》载:“军食方尽,攸言于太祖曰:‘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后面一个字是上面一个荀下面一个大字,输入法无法打出,特此说明)锐而轻敌,击可破也。’太祖曰:‘谁可使?’攸曰:‘徐晃可。’乃遣晃及史涣邀击破走之,烧其辎重。”《三国志?曹仁传》则称:“绍遣别将韩荀钞断西道,仁击荀於鸡洛山,大破之。由是绍不敢复分兵出。复与史涣等钞绍运车,烧其粮谷。”
从这两段记载可以发现,在官渡之战期间,曹操的确派出徐晃、曹仁和史涣等人突袭了一位姓韩的袁军将领并烧毁其粮车。然而,这位韩将军究竟叫什么名字,在历史上却有着不同的记载。从以上得知,此人有可能叫做韩(后面一个字是上面一个荀下面一个大字,输入法无法打出,特此说明),也可能叫做韩荀。裴松之在为《荀攸传》作注时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又提出了韩猛和韩若这两种说法。
这位将领名字的最后确定,是在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当中。《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载:“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官渡。荀攸言于操曰:‘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猛锐而轻敌。击,可破也!’操曰:‘谁可使者?’攸曰:‘徐晃可。’乃遣偏将军河东徐晃与史涣邀击猛,破走之,烧其辎重。”
在《三国演义》当中,作者沿用了《资治通鉴》的说法,将此人定名为韩猛,但却增加了参战的人物,将曹军另外两位猛将张辽和许褚也加入了参战名单。至于作者为何要如此设计,主要还是为了增加情节的紧张和精彩程度。不过,作者的这个设计也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疑问。以张辽、许褚、徐晃这三位曹军当中的顶尖猛将的实力,韩猛竟然能逃出生天,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参考书籍:《三国志》、《资治通鉴》、《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