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垮的东晋帝国,用不完的东晋军队,秘诀竟是土断制度?

2020-09-18 23:42:30 作者: 打不垮的东晋

改以亩计税为口税,则是因为按土地收税执行时间太长,多有隐匿。突然改为依人口收税,王公士族都不得免税,豪强来不及隐藏人口,就能凭借这一改变获得较多的赋税资源。经过谢安的口税法改革,东晋王朝上下齐心,国力充足,取得了淝水之战和北伐中原的胜利,民生上也有“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的良好局面。

四、宋武帝刘裕北伐靠得也是“土断”

东晋王朝最后一次土断是时任太尉的刘裕进行的义熙土断。

刘裕因桓温庚戌土断过时已久,逐渐失去作用,国内人民和实际户口很不一致,给国家兵役来源及租赋收入造成混乱,因而请求再次实行土断。刘裕以严厉的手腕,进行了相对彻底的土断,会稽(今浙江绍兴)四姓中的余姚士族虞亮抗命,藏匿亡命千余人,被处以死刑,于是豪强肃然,远近知禁。

义熙土断的成功,提高了刘裕的声望,令其收获民心,更是极大强化了国力,为刘裕北伐中原成功,代晋立宋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东晋一朝,虽然皇权往往不振,由门阀、权臣掌控,最后也被权臣刘裕篡夺。然而执政的权臣往往能厉行土断,打击豪强,使得国家强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

而北方胡族政权为了稳固其统治,减少民族压迫带来的反抗,往往纵容豪强大族和地方乡贤兼并土地、隐匿人口,来换取他们的支持。举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王朝为例子,号称“古之遗爱”的慕容恪,也无非是保护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太宰政尚宽和,百姓多有隐附”。因此桓温仅带五万人北伐,就吓得前燕王朝差点迁都(在抵抗桓温时前燕王朝只动员出7万军队,全然不似华北霸主的国力),苻坚、王猛的大军一至,人口千万,号称拥兵40万的前燕政权土崩瓦解。

显然,东晋王朝的武力,在于厉行土断,不纵容隐附。而后来南宋的疲弱,则在于“不抑兼并,田制不立”。

军事问题往往根源还是经济问题,这值得我们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