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时候有许多国外的传教士或者是使节访华我们不从自己人写的正史上看康熙,从外人的眼中来看康熙。
在卫藤利夫译的《鞑靼旅行记》中荷兰使节是这么描述50多岁的康熙的:中国鞑靼族君主,年近五十岁了,但身材魁梧,眼睛大而有神,鼻子稍高,胡须很浓密,但是脸上有点痘痕。
再看俄国使节英文版翻译就是说康熙比他的国人普遍都要高些,同样在法国的《中国近事报道》中也说了康熙身材比普通人要高,康熙时期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也说康熙身材高大、举止不凡。
康熙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圣君,少不了孝庄太后在后边的支撑,从8岁开端,这对孤儿寡母的祖孙俩就相依为命,共同支撑着清朝的天下。
这其中,仿佛少了一个人,那就是康熙的母亲,任何一位孩子的生长都离不开母亲的帮衬,但是康熙的母亲在清朝时的存在感真实是太低了,就连史册上也根本没有什么记载。
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本姓佟,汉军正蓝旗人,在康熙时抬旗为镶黄旗,改为佟佳氏,是著名大臣佟图赖的女儿。
佟家在清朝时是大家,佟姓被列为清朝八大姓之首,在清朝的为官者中,包括后宫嫔妃和朝中臣子,共计700余人,俗称“佟半朝”。
而佟佳氏的先祖原来寓居在辽东一代,曾经跟谁太祖努尔哈赤打天下,太祖皇帝也曾经娶佟佳氏女子为妻。所以佟家是难得的大族旺族。
由于古代的早婚政策,佟佳氏13岁便入宫,家族的强大背景覆盖下,她一入宫就被封为庶妃,虽然她生的颇有姿色,从小也遭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顺治皇帝并不喜欢她。她14岁便生下了康熙皇帝,从此被顺治帝晾在一边,一心扑在本人的爱妃董鄂妃身上。
佟佳氏不只和一切嫔妃一样,遭到顺治帝的冷落,就连本人的孩子也不能亲身抚育。依照清宫的规矩,皇子是不能由亲生母亲抚育的。身心均遭到折磨的佟佳氏,一病不起。
22岁那年,顺治帝随着董鄂妃的逝世,也无心管政,8岁的康熙帝登机,佟佳氏才被册后封为皇后,由于有孝庄太后压着一头,佟佳氏做皇太后的日子并没有那么风光。
24岁,体弱多病的皇太后便驾崩于慈宁宫,一代佳人便消香玉陨。
明末清初,时局动荡,清廷入关,只剩下顽固的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清廷由于统治者力量不足,无法管辖南方各省,就运用明朝降将管辖南方各省。
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镇守福建。这样三藩势力就建成了,主要任务就是平定和镇守南方。
清廷初成,八旗兵力不足,对付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小朝廷的反抗颇为烦恼,所以不得不借助吴三桂等人的力量。也正是这样,三藩势力在无形中成长,其中以吴三桂为首的势力最大,权利、兵力远超过当地官员,清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当时三藩掌管整个南方,从兵力上来讲就是对清廷的一个巨大威胁,康熙不得不做出撤藩决定。一开始康熙都是找各种理由来慢慢削弱吴三桂的势力,希望交出兵权,回家修养,两人就这样一直处于相持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吴三桂已经想好是不能交出兵权的,那么能活下去只有造反。
影视剧照
康熙撤藩盲目,把吴三桂逼上了绝路。果不其然,1673年十二月吴三桂起兵造反,复明反清。三藩之乱正式打响,分为了起兵江南、天下响应、平定云南三个阶段。
之所以吴三桂能举旗反清,也是因为清政权统一大陆后,民族矛盾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普遍存在;阶级矛盾这时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继续存在。明皇室、部分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做出反应。
在三藩之乱中,受害最大的就是四川百姓,这个时期四川人口损失巨大,和清军是脱不了干系的。
康熙生前九子夺嫡,但是死后最有争议的就是皇四子和皇十四子究竟哪个人才是康熙的继承人。后世传言是胤禛勾结了隆科多篡改了康熙的遗诏,其实篡改一说并不成立。因为清朝时满族人建立的政权,当遇到重要诏命的时候是以满文为正本的,汉文只是副本,满文中将十四皇子改为于四皇子是不成立的,满文不像汉文可以轻易的改动。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那份诏书上是满文与汉文合璧写的:皇四子胤禛,在清朝皇帝的儿子都是写成皇某子的,所以改诏书根本是不可能的。之所欲后来人们会之一雍正的合法地位可能和雍正的作风有关系,但是康熙欲立雍正为继承人其实也不是没有征兆,其一二废太子胤礽后,康熙就是让胤禛上天坛祭天的,此前除了太子胤礽祭天过,其他皇子都没有。而且康熙在去世前曾多次召见雍正,而不是其他的皇子,也没有让远在西北的皇十四子回来,可见康熙本来的意图就是立雍正。而且有人传言胤禛谋害康熙,其实就像他想谋害,没有康熙的召见胤禛也没法进去。
康熙之所以后来将皇十四子远派西北,最大的可能就是让雍正即位。康熙去世前册封的秦王是很少的,而雍正就是其中一个,而皇十四子只是大将军王的封号并没有爵位。而且康熙对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是非常喜爱的,康熙有97个皇孙,能在宫中抚养而且康熙亲自教导的很少,弘历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