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杭州惨遭大荒年,范仲淹叫粮商抬价,结果却救了杭州难民

2020-09-19 14:25:07 作者: 北宋年间杭州

若你是古代官员,某地突遭天灾闹饥荒,流民四散饿殍满地,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呢?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那必然要先请朝廷下拨赈灾粮款,然后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同时稳定地方物价,防止有奸商哄抬牟利,力保一方安稳。

然而北宋名臣范仲淹却反其道行之,他不仅教唆地方粮商哄抬米价,还让饿着肚子的百姓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用极低的工钱雇佣饥民,引得朝中上下哗然一片,纷纷上书弹劾。

范仲淹是何许人也?大多数人或许只记得他是个诗人、词人、文人,因为我们上学时时常学习和背诵他的作品。其实他不光是个才华出众的文人,还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范仲淹出身微寒,幼年丧父后母亲改嫁,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好在他天资聪颖,又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终于在苦学之后通过科举考试谋得官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任职期间,他恪尽职守为国为民,做了不少好事,也有不俗的功绩。但由于生性耿直,不屑向权贵低头,所以官途一直不顺,常被排挤在高层之外,数次造贬。

不过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范仲淹虽然没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但他的真才实学不容置疑,不管官大官小,他总能显现自己的才能。

60岁的时候,范仲淹被调到杭州做官,结果第二年这里就遇到了大灾荒,当地百姓受灾严重,一时间哀鸿遍野, 人心惶惶。

得知此讯,范仲淹自然没有耽搁犹豫,立马调拨国库存粮来救济灾民。但由于灾情过重,远水又难解近渴,所以短期内并没有太大效果。

尤其可气的是,那么多百姓在遭受痛苦,无良的奸商们还想着发灾难财,囤积的粮食如山也不愿降价销售,现价甚至远超正常时的价格。

吃不到粮食会死很多人,范仲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筹粮无果后,他大胆地另辟蹊径,采取了上文所说的奇葩办法。

然而这些举措看似荒唐,但效果却奇好。几月之后,杭州地区基本恢复了正常,大部分的百姓虽然日子过得苦了些,但也不至于饿死,侥幸捡回一命。

那么范仲淹此举到底道理何在呢?原来,范仲淹之所以让当地粮商抬价,目的是为了吸引附近省份的粮商来此交易,待粮食变多之后,自然会降价抛售,让一部分饥民可以买得起粮食。另外组织娱乐活动,也是为了吸引外来游客,好让资金流入杭州地区,改善当地人生活。

至于廉价雇佣难民,其实也是为了给他们寻容身之处。很多富户当时家中都有不少存粮,让他们白白拿出自然不愿意,但若是让他们雇佣廉价劳动力,他们自然愿意,到时候难民也有吃食有住处,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