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长安,为什么会被改名为西安?是谁改的?

2020-09-20 12:19:01 作者: “十三朝古都

“十三朝古都”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位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长安还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以及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然而到了如今,古都“长安”之名早已不在,而是被“西安”取而代之。长安有长治久安之寓意,为什么会被改名为西安?又是谁改的呢?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长安”之名的由来。据史料记载,长安最早为周朝的都城,但那个时候的名字却不是长安,而是酆京、镐京;秦建都咸阳时,长安的部分区域便涵盖在内。

刘邦建立汉朝时,“把都城建在哪里”是一个很费脑筋的事情,就当时而言,咸阳地理位置优越,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刘邦认为秦朝时一个短命的王朝,沿用其都城不吉利,再加上当时的咸阳早已因为项羽的一把火而烧得差不多了。

因此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把都城定在了离咸阳不是很远的长安(咸阳附近的一个乡聚),并且沿用“长安”之名,寓意“长治久安”,不重蹈秦朝的覆辙。在之后,长安曾一度毁于战火,但却被一次次重建,隋朝、唐朝等都曾定都于此。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时,长安也是其建都的选择之一,但由于当时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都来自于北方,再加上长安在唐末及五代时期多次遭到焚毁,以赵光义为首的皇亲贵族贪图享乐,最终并没有迁都长安,而是将都城定在了开封。

由于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因此在选择都城的时候,并没有选择长安,而是选择了兼具南北方特色的燕京(大都),也就是如今的北京。

与此同时,为了弱化长安在汉人眼中的“王都”地位,忽必烈将长安改为“安西”,即将长安作为元朝西边来加以安定,并派其第三子镇守。后来,安西王叛乱,被平定后,安西被改为奉元路,即维护元朝中央集权的意思。

元朝末年,奉元路被徐达攻克后,朱元璋便下令将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府,意为明朝西边安定,“西安”之名便由此而来,并且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