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战役整体来说,可以分为三场主要战争:
汲获战役、白马战役、乌巢战役。
其实所谓的官渡战役,官渡这个地方压根没有关系,因为官渡只是曹操和袁绍对峙的主要据点,汲获、白马、乌巢这三个地方才是官渡战役的真正的主战场。
与
汲获战役:
这场战役由曹操部将于禁主导,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崩袁绍的后勤粮草供给。
曹操和袁绍前期战役,主要围绕在黄河河岸。
这段黄河有三个重要的渡口:
杜氏津、延津、白马津。
从袁绍的视角来看,这三个渡口中最为理想的渡口是延津,因为这个渡口恰恰位于三者中间,可以完美的进可攻、退可守。
杜氏津虽然紧邻曹操的大本营官渡,可却容易被曹操以封堵延津渡口的方式,直接断了袁绍的后路。
那么白马津呢?
白马津更不用说,这个渡口距离袁绍的大本营最近,却离曹操的大本营最远,它的运输成本几乎两倍于延津渡口。
我们看一看这三段渡口附近的地形,白马津距离袁绍大本营最远,他想要进攻曹操,战线无形中被拉伸了两倍,平原地带往往极难防御,因为敌人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发起进攻。
你压根没有办法防守!
最终,袁绍初期的最佳选择渡口是延津,因为它既贴近曹操大本营,又紧邻自己的大本营黎阳。
遗憾的是,曹操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曹操派出部将于禁直接突突了袁绍的后方。
太祖初征袁绍,绍兵盛,禁原为先登。
太祖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太祖引军还官渡。
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复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击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
馀
绍将
看到这里,我们大抵能够猜的出来,袁绍在杜氏津、延津一带同样储存不少的粮草,而且还有不少的兵马专门镇守这里。
于禁做了什么事情呢?
他带领两千步兵,先是镇守延津,袁绍没法攻破,没有选择的他无奈选择从白马津渡过黄河。
于禁看到袁绍离开,抓住机会,从延津渡口沿着黄河将袁绍在这段黄河渡口上安插的储粮食据点全部拔除,还擒获了二十多个低级将领,生擒援军数千人。
不过,事情还没有完。
曹操得知这个消息,让于禁撤回原武屯驻。
你这家伙干仗不能太猛啊!
万一袁绍杀回来怎么办?
袁绍最终没有管后方,下令猛扑白马津。于禁又引兵冲到杜氏津,将袁绍在杜氏津的营盘也一块端了。
太祖复使禁别将屯原武,击绍别营於杜氏津,破之。
不得不说,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袁绍后期多次从邺城运粮,最终被曹操突袭乌巢,和于禁前期突袭了他的储粮后方有莫大的关系。
第二仗怎么打?
第二仗的战场主要集中在白马津一带。
白马津战役中,主要是山西籍的代表人物张辽、关羽。
这两兄弟干起仗来是真的猛。
曹操知道袁绍派遣部将颜良集结大军进攻白马津,马上带领主力大军佯装从延津渡河,引诱袁绍,以此分散袁绍的注意力。
要说这袁大哥也真是,身边的军事一个比一个菜,最初他和袁绍的对仗,大抵都是沿着黄河溜圈,被曹操牵着鼻子走。
曹操始终牢牢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袁绍被引诱前来延津渡口,曹操一个回马枪杀到了白马津。
张辽、关羽两人首当其冲,直接冲向了颜良的中军营帐。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纵马奔驰冲进万把大军中的场景?
大概和这种样子差不多?
冲进去的难度大不大?
很大,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所以,为什么后期的《三国演义》中极力渲染关二爷,就是因为这山西一哥就是猛啊!
这样的人,必须美言几句!
汲获战役、白马战役两场前期战役,让曹操牢牢把握这战场的主动权,我们甚至觉得曹操一度将袁绍视为玩物的感觉。
但是,此时的袁绍兵力雄厚,曹操再怎么戏耍袁绍,后期真正的官渡对峙,他仍旧面临着巨大压力,仍旧面临着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