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角度来看,恢弘的三国争霸史实际上是三座城市的暗战,即魏都洛阳、吴都建业(江苏南京,为吴之主要都城)、蜀都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成都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别的不讲,只要天下大乱,割据于蜀者多定都于成都,如东汉初年的公孙述、刘焉刘璋父子、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唯一例外的是元末的明夏定都于重庆。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部的过渡地带,土地肥沃,兼有山川之利,诸葛亮称之为“天府之国”。历代蜀国将国都定在成都,一则考虑土地肥饶,二则考虑北距汉中、东距永安(重庆奉节)皆远,相对安全。外地人对成都的历史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三国蜀汉了,草根出身的刘备历尽千苦万难,终于在人生的暮年,于成都开创三分天下的基业。站在历史的角度,除了如三国此类的乱世,那么在治世(包括名义上的治世)的唐朝,成都的地位又如何?一言以蔽之:非常的高!
隋炀帝无道,天下大乱,李渊起于河东之太原,南下潼关入长安建立唐朝。唐朝的统一进程其实和西晋、北周与隋差不多,都是据中原和巴蜀,向东讨平割据势力的。梁武帝萧衍的后裔萧铣控制长江中游的荆楚一带,对刚建立不久的唐朝来个巨大威胁。何之?萧梁(萧铣所建之国)夹在长江上游的巴蜀和长江下游的江东之间,取江东和取巴蜀都有水利之便。萧梁若取江东则必成唐朝之大患,将再现南北对峙之势,李唐又不过又是一个北魏而已。如果萧梁取巴蜀,则直接威胁到长安的安全。如果萧梁再把秦岭以南的汉中拿到手,长安(西安)等于门户洞开,李渊能不能在长安呆下去都是个问题。尤其是第二个可能,成都将成为萧梁北上进攻长安的战略基地,一如三国蜀汉。
当然,唐朝建立之后很快就控制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巴蜀地区,保持对了萧梁的地理优势,又保障了长安的安全。萧铣确实准备进攻巴蜀,曾派大将西出三峡,企图占领成都,皆被唐将击败。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军就是从以成都为心中的巴蜀出兵,出三峡顺江而下消灭萧梁的。唐朝统一后,其统治中心并不在成都,但成都却是长安最理想的战略后勤基地。唐朝定都于关中的长安,对关东地区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但劣势是关中地区的物资不算特别丰富,一旦关东有警,关中的钱粮来源成了问题,那关中所能依靠的就只有物产丰富的巴蜀了。所以,成都在唐朝皇帝看来,其实就是巴蜀这个后勤仓库的办公室。通过控制成都,唐朝可以有效控制巴蜀,调动巴蜀的资源以保障长安的运转。
另外,随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兴起,对唐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成都就在青藏高原东缘,以成都为中心的巴蜀可以说就横在吐蕃的腰部,唐朝通过成都可以在侧翼威胁到吐蕃。当然,成都之于唐朝还有一层不便明说的意义,那就是一旦长安守不住,皇帝还可以入蜀逃难。“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惊闻干儿子安禄山反于范阳(今首都),老迈的唐明皇李隆基魂都吓飞了。燕兵横行于河北,兵锋必入河南,李隆基显然不可能通过河南去江南避难,而且路程实在太远了,不安全。成都与长安不过秦岭和米仓山之隔,又在长安之南,相对安全。如果入蜀,唐玄宗万一收复不了中原,还可以凭借地利之险做第二个刘备。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极力向李隆基推荐入蜀之策,当然是出于私心,因为他就是蜀人。但从客观上来讲,李隆基在当时唯一能避难的地方也就是成都,北上灵武(宁夏)或西上河西(甘肃西部)在地理上都不够险,难以保证李隆基逃难的安全。
很多人都反对入蜀,认为入蜀容易出蜀难,又不利于对燕兵的反击。杨国忠的建议正合李隆基的心意,“帝意在入蜀” 。最终打着西征的旗号逃到了成都。看到“蜀土丰熟,甲兵又盛”,李隆基自然“大悦”,尽管首倡入蜀的杨国忠以及他最爱的杨玉环倒在了入蜀的路上。至于反扑燕兵的事,就让太子李亨去做吧,自己坐等好消息。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城市都当过南京,除了江苏南京外,还有首都在辽朝时,河南商丘在北宋时,河南开封在金朝时。其实成都也当过南京,那是唐肃宗李亨的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当时不止是成都升为京,陕西省宝鸡市的凤翔也升为西京,长安改为中京。究其因,大约不过是李亨其父逃入蜀,以尊之,而且成都确实是唐朝皇帝避难的好去处。万一李亨被逼得没办法,他也是有可能逃入蜀地,然后再把烂摊子扔给儿子李豫(代宗)。
图-成都航拍成都称为南京的时间并不长,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就取消了。成都被取消只是南京的名头,成都之于唐朝的重要性没有丝毫减少。在关东和河北出现藩镇割据的大背景下,成都之于唐朝的重要性还要上升。中唐以来,能当上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都是朝廷绝对信任的大臣,比如张延赏、韦皋等人。出于防止蜀中出现割据势力的考虑,蜀中被分为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山南西道等节度,但成都依然是蜀中的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