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都之战:直接把元朝的统治,推向了覆亡的深渊

2020-09-21 21:39:23 作者: 两都之战:直

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疆域辽阔,但统治时间却不过百余年。

元朝作为一个由部落文明崛起的帝国,因为汗位传承的不稳定性,内部围绕最高权力的斗争始终不断,甚至酿成大规模的内战。当年的忽必烈、阿里不哥争位战一打就是四年,元武宗与其弟仁宗约定兄终弟及、叔侄相传,最终仁宗却没有遵守。

直至后来的两都之战,依然是元朝统治集团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

两都之战,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元大都和元上都两大政治集团的皇位争夺战,两者在地方行省各有支持者,导致全国大部分省份都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最后的结局是,兵力、正统地位都占优的上都,却没能战胜大都。大都方面的艰难取胜,导致了蒙古贵族的大分裂,社会影响极为深远。

一、战争缘起皇位之争

1323年8月,元英宗在南坡之变中被杀。晋王也孙帖木儿乘乱被拥立继承帝位,诛杀南坡之变的主谋铁失等人,改元泰定,是为泰定帝。

泰定帝将参与叛乱的从犯减轻处罚,流放边地。泰定帝得位不正,一直不能撇清与逆党的关系。后来文宗指责泰定帝潜通阴谋,冒干宝位,是有一定理由的。

皇权的转移必然带来统治集团利益与权势的重新分配。随着泰定帝即位,晋王藩府属官相继进入最高统治集团,将武宗、仁宗时代的大臣相继排挤出朝廷,失去权势的大臣怀念武宗,并对遭逐武宗后人生起同情之感。

这些大臣试图拥立武宗之后为帝,因武宗长子和世避难在阿尔泰山西边,太过遥远,于是被迁到建康居住的次子怀王图帖睦尔成为他们围绕的重点。

夺权活动一直在暗中进行,任速哥、速速等武宗一系重要人物,秘密联络握有兵权的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等人,并获得燕帖木儿的支持。

1328年7月,泰定帝在上都病逝。

8月4日 ,燕帖木儿与其他武宗支持者在大都起事,随后调集诸卫亲军防守居庸关、古北口等长城关隘,并派遣明里董阿等人前往江陵迎回怀王图帖睦尔。

9月13日,怀王图帖睦尔在燕帖木儿等人拥戴下即位称帝,是为文宗。

上都倒剌沙集团随后由宗王、大臣推奉泰定帝的太子阿剌吉八即位,是为天顺帝。

天无二日,两个集团开始各凭武力和影响力,争夺皇位。

二、占优却输掉的一场争位战

两都之战中,上都占尽优势,大都只能勉强维持。

1军力方面。上都方面拥有随驾怯薛、诸卫大军,得到辽东诸王、湘宁王八剌失里、赵王马扎儿罕以及陕西行省和行台支持,兵力颇为雄盛。

大都方面则只是以燕帖木儿所掌的左卫亲军、钦察、阿速诸卫为基础,利用"总环卫"而临时拼凑、征集的军队。

2人和方面。上都天顺帝阿剌吉八在泰定帝在位时即被立为太子,拥有五年皇太子履历,在当时具有合法继承人身份。而文宗是起兵夺位,被多数人视为叛逆。

可是事实就是,上都在这种兵强马壮、身份占优的情形下,却惨遭败绩。经过两个多月的交锋,大都方面取得胜利。

8月21日,上都方面分兵四路南下。准备同时攻击居庸关、古北口和迁民镇,湘王率领一路军与陕西军队配合,进攻紫荆关。不难看出,上都拟以优势兵力的包抄之势迅速夺取大都,也显示出他们对大都兵力的不以为然。

大都军事统帅燕铁木儿熟谙兵法,一边加强长城关口防御力量,一边采取运动战各个击破战法,运用迅速转移奔袭的方式,以整个拳头分袭五指的绝对优势,逐一消灭来攻的各路军队。

大都方面脱脱木儿先打败失剌所率军队,燕帖木儿率军越过居庸关,击退王禅军队。

9月份,燕帖木儿弟撒敦率前锋大败上都军队,擒驸马孛罗帖木儿等各卫将士不可胜计,将上都残部逐出古北口。

大都方面脱脱木儿被上都方面辽东军击败,通州失守,大都受到威胁,燕帖木儿与其子唐其势从古北口率师南救,击退辽东军。

10月份,上都方面攻破山西紫荆关,进逼大都南城。燕帖木儿率师防守,于卢沟桥边大败上都军队。

10月下旬,随着上都辽东军的再次大败,上都各路军队溃败,大都部分兵力趁虚围攻上都。倒剌沙等人被迫奉皇帝玉玺出降,天顺帝阿剌吉八不知所终。

随后,上都以左丞相倒剌沙为首的一系列大员被处死,子孙流放边远地区。其他上都官员免于治罪。

至此,两都之战宣告结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