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举人、进士在古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2020-09-21 21:38:59 作者: 秀才、举人、

秀才、举人、进士在古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我通过这个问题判断提问者是个和我一样喜欢看小说的小可爱。因为后面分析的过程比较长,我先把我分析的结论放在前面给小可爱看看。我分析的结果秀才相当于大学生肄业(有学位没学历那种),举人(大学生毕业,可能还是优秀大学生,还有研究生预科),进士及第(硕博连读),进士出身(硕士研究生),同进士出身(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学位没学历那种)。

在回答相当于什么学历前,我先说一下这几个称谓到底是什么。说到秀才、举人、进士这些称谓,就必须先说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据史书记载,它起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最后废除于清朝末年,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延续存在了1300多年。所以在最初期秀才、举人、进士并不是一层层递进考上去的关系。秀才最早是汉朝察举制的重要科目之一。察举制不是考的而是举荐的,秀才重在被举荐者的才能。唐宋时开始泛称一般读书应举者为秀才,明清时特指通过初级“县试”入学的学子为秀才。举人,也是得名于汉代的察举制。汉代取士没有考试而是由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被举荐之人故称“举人”。按照秀才是举荐科目之一来推理,在汉代秀才就是举人的一种了吧。到了汉晋南北朝,举人不再是专称,进士被举之人的意思。唐宋时有进士科,举人仍不是专门的称谓词,是称呼可应进士试的人为举进士,专属的称为应该是“生徒”或“乡供”。宋代解送这样的士子赴会试,一般须经本州“取解试”(类似明清的乡试)取中方可。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举人登科即可授官,但无“出身”,可免丁役。按照这个思路理解就是在秀才里考出来一波可以继续往下考的人。这里可授官不是指高官,按我们现在的话就是基层工作者,那我觉得这就有点儿像公务员呗,那我觉得“举人”就是毕业的大学生(可能还是毕业里面比较优秀的),那秀才就是大学生,考不上举人的就是肄业,没有毕业证只有学位证那种,不能继续考研考公务员那种。进士,进士科目始置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唐代进士科,要应试的人叫举进士(举人),应试中了的叫进士。那这么看,举人有点儿像研究生预科,中国研究生好像没预科,国外好像有。唐朝也有进士科,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这么看,一甲进翰林院之类,是不是类似社科院中科院这些单位,那我们现在进这些单位基本都是博士毕业,那进士及第就是硕博连读的效果了,进士出身就是硕士研究生的效果呗,同进士出身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学位没学历那种。呵呵,不是历史专业的我按照网上查找的名词解释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看小说的积累,分析的好开心。也请历史专业的大大们不要太在意,分析的不对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