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流的唐朝诗人,因巴结宦官被人耻笑,却写了首一流之作

2020-09-22 23:35:22 作者: 不入流的唐朝

文化的长河,汩汩流过数千年的时空,无数诗词歌赋,灿若星辰、繁若春花,映在清澈河水中。像李白苏轼等天纵之才,他们随手挥笔泼墨的作品,都是无法冲刷而去的珍品,可有些文人,穷尽一生,也未能留下只言片语,最终被浪花卷入虚无之中。

有些人,是幸运的。他们没有李杜之才,可却热爱着文字,他们想要留下一首作品,作品中有他的故事,有他的感悟,他们想通过文字,在世间留一抹自己的痕迹。

崔护成功了。他曾经在桃花林中邂逅一位美丽的姑娘,可最终未能相见,只剩满心惆怅。“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世从他的诗中,读到了他的惆怅。

崔郊也成功了。他曾有一位心爱的姑娘,但是被一位大官买入了府中做丫鬟,他每日在大官门前蹲守,只为见她一面。“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后世从他的诗中,读到了他的无奈。

还有一位诗人,也以一首诗留名千古,这首诗有一句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相信大家对这句诗耳熟能详,可是若问此诗是谁人所写,估计没有几个能答得上来。其实,此句出自于秦韬玉的《贫女》:

这首诗,是站在一个单身贫女的角度来写的。

从小生在寒门,柴门掩映几间破旧的房子,未曾穿过绫罗绸缎。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再不找户好人家嫁了,恐怕就成了没人要的老姑娘了。然而自己从未有人来说过媒,有时候想过托人做媒,又暗自神伤。

谁会喜欢我这样的清高的格调呢?大家都喜欢时下流行的装扮。所谓曲高和寡,人也一样,注重内在品格忽视外在的人总是少的,何况自己还如此贫寒。

敢夸自己双手灵巧,女红不在话下,同时也不会去描眉涂腮去与人争芳斗艳。可没人能通过朴素的外在,看到自己背后的勤劳和灵巧的双手。可恨自己年年穿针压线,却只是为别人制作嫁衣。

可以想象,贫女每一针一线,都是刺在自己的心中,年复一年,早已伤痕累累。全诗以女子的独白,来感叹出身寒门的读书人难以出头。良媒就是能够举荐寒士的人,而十指巧,不斗眉,就是指寒士内美修能,不屑标榜自己、夸耀自己。

虽然唐朝科举制度已经很完善了,但是诗人生活的晚唐时期,科举很难有公平可言,即便进士及第,入仕的名额,基本都掌握在权臣手中,像李商隐这样的大诗人,一生奔波,都在为他人充当幕僚。

或许这些身负才干,而只能为他人捉刀献策的寒士,就是为他人制作嫁衣的贫女。后世诗评家言,秦韬玉彼时怀才不遇,所以托贫女自比。虽然秦韬玉在唐朝诗坛难以入流,可这首诗广受称赞,世人盛传吟诵,堪称一流之诗。

如果秦韬玉一生怀才不遇,或许因为此诗还能留得一个好名声。可是他为了进入仕途,放下了文人的傲骨,并没有做到诗中所说的“风流高格调”,故而为世人不耻。

他因为屡试不第,于是攀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他的幕僚,才得以担任一些小官职。之后黄巢起义,唐僖宗逃向蜀中,秦韬玉陪伴在唐僖宗左右,后来唐僖宗特赐秦韬玉进士及第。

在田令孜的操作下,秦韬玉又升任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等职。可无论他官职有多高,旁人都不会真正的尊敬他,当时都称他为“巧宦”。德不配才,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