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海:南岳宫

2020-09-23 08:19:08 作者: 向明海:南岳

南岳宫,清代建筑,紧随县城多次递变遗留至今,完好无损。现座落在龙山县城朝阳路旁。封闭式四合院,由几栋砖木结构的房屋构成。红墙布瓦,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时时飘浮浓浓的古色古香气息。

县城里的人,或许忙忙碌碌,或许悠闲自乐,对南岳宫的存在熟视无睹。问询南岳宫情况,知晓者寥寥无几。县城外的人,时有进城入宫朝拜的香客;也有前来观光的游客;更有路过南岳宫的过客,眼球被古老的建筑吸引,身不由己驻足欣赏。

探寻南岳宫历史,悉心拜访县城七十多岁资深老者,查阅相关史料知晓。南岳宫,始建清代时期的嘉庆五年,也就是公元一八00年,占地面积拥有一千四百五十六个平方米,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清朝统治期间,朝廷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取缔湘西等西南多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打破了“蛮不入境”的规定。在此期间,长沙府的客籍人,迁入少数民族地区,小小的山区龙山县城经商定居。这时,客籍人通过自筹资金和募捐的方式,修建了南岳宫。当时,龙山县城拥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分别命名东门咸庆,南门永安,西门定远,北门承恩。坐北朝南的南岳宫,距县城永安门很近,南门的地理位置,就在县中医院围墙的南端。

记忆犹新的老者,面带微笑,眉飞色舞娓娓道来。记得幼年知事时,经常去南岳宫玩。南岳宫的房屋设计,精巧实用。内设二道弧形拱门,很漂亮,还有三个宫殿,东西两侧厢房多间。楼层高低搭配有序、层次分明。幽深的庭院,光照、排水、通风尽善完美。让人感觉不空旷和压抑,宫内游观“胜似闲庭信步”,一种舒适的感受涌上心头。房屋造型雄伟壮观,却有上天揽月、气吞山河之势,令人竖指叫绝!

旧时的南岳宫,前殿大舞台,集会、唱戏表演节目;中殿置佛堂,正面尊放高大观音坐莲塑像,两边布局二十四天神像,十八罗汉像,神态迥然,净化朝拜者灵魂的圣地;后殿设钟鼓、俗称“钟鼓楼”。两侧的厢房规划厨房,僧尼住房,会馆办公室,会客厅。过去曾经拥有勤劳善良的僧尼十多人,遵守佛教清规戒律,一丝不苟料理佛事。佛诗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佛光普照尘世,佛教普渡众生,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老祖宗曾经说过,清朝的龙山县城,建有寺庙、宫、阁、祠大约二十多处。俗语曰:“庆口坳的风,南岳宫的钟” 。说来也怪!众多寺庙,唯有南岳宫独占鳌头。香客络绎不绝,香火十分旺盛。很长时期,县城内外百姓人家热论佳话。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与众不同的独特方式,南岳宫赢得世人一致认同,名声大噪。古人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选择县城较高地势,拥有“登高望远”的意境,朝拜者轻松释怀,身心愉快;抉择县城中心地理位置,方便朝拜者办理其它事;每天,僧人重复“晨钟暮鼓”,融于人们生活,碰撞心灵火花,留下抹不掉的印记。南岳宫,自给自足的躬耕生活,数百亩庙田培管有序。满足朝拜日供斋,一年一度南岳庙会千人缮食。

慢慢地品味南岳宫,长沙府客籍人用心良苦,把会馆巧妙的设置在南岳宫内,曾有“长沙会馆”之说。在清朝,众所周知,会馆在各地风靡盛行,是时代的产物。会馆是一个民间、庞大的封建性团体组织,从事经商活动。在当时的龙山县城,不仅有会馆,还有一条古官道从境内穿过,连接湘鄂川三省,更有奔腾咆哮的酉水河绕城流过,构筑了商品流通的渠道。

千百年来,像南岳宫这种商业模式的确很少见,佛教与会馆融合相辅相成。以佛教促进会馆生意,以会馆生意护佑佛教发展。聪明的客籍人看准少数民族地区贸易市场,收购木材、桐油等山货,销往常德等山外大市场。运回盐、布料等生活所需品营销盈利,一定程度上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时至一九九三年,县人民政府对南岳宫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缮。因地制宜改变了原房屋志向,现坐南朝北,红色的大门临朝阳路。文物局恪尽职守,新增了土家族民俗文化展览馆,文物陈列馆,已成为我县非物质文化宣传窗口、传播基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