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
战国时期,一个诸侯争霸混乱异常的时期,最终以秦灭六国结束,在这之前曾经有过战国七雄相互牵制的局面,除此之外还么有一些零散小国,其中有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这一时期,每个国家都想保全自身,甚至吞并别的国家,最终你死我活,秦国成了最大的赢家,别的国家纷纷陨落,却只有一国除外,它败絮其表、内力羸弱,却于乱世屹立不倒,直至存活到秦二世才消亡,这就是小而不起眼的卫国。
卫国的地理位置所谓树大招风,卫国羸弱而安分守己
若说卫国何以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那也是有它的原因所在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卫国足够安分足够弱小。当时一共有七个强国,北燕、东齐、南楚、西秦,以及中原地区的赵、魏、韩,这就是战国时期实力不容小觑的战国七雄。除此之外还有像中山国、巴、蜀国、郑国、宋国、鲁国等一些炮灰小国,当然卫国也有炮灰的潜质,但却凭借足够弱小存活了下来。
所谓树大招风,这里举两个典型的例子,宋国,是除了战国七雄外的第一强国,军事设备齐全,自然成为了强国眼中的优质肥肉,能拿下来就拿下来,因此宋国在"群鹰"的觊觎之下,被齐国拿了下来,其中参与争夺的还有魏、楚两国,可见其中权势纠葛是多么的复杂。
秦始皇 (左)
另一个是比卫国强大的郑国,各方面实力都比卫国强很多,国土面积虽然不是特别大,但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粮草物资都非常富足,因此成为了成为了邻国韩国的觊觎对象,于是韩国出兵抢占,由于实力悬殊,郑国也难逃灭国的命运,反倒是同样地处中原的卫国,根本就入不了周边邻国的眼,首先是实力太弱了,对别的国家没有丝毫的威胁,再者无利可图,也就相对安全的不知道多少倍。
有句话说得巧妙,"糊是最好的保护色",卫国向来安分守己,甚至可称得上是"龟缩",虽然默默无闻,却一直在尽力保全自己。但在当时,就算强国看不上卫国,难道周邻小国也看不上卫国吗?卫国仅仅凭借安分守己就能保全自身吗,显然不足够,那它是如何在其中独善其身的呢?
影视剧中的卫国国君找魏、秦两位大哥傍身,并且自降身价
就算要当缩头乌龟,那也要当被人保护着的缩头乌龟,卫国打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实力弱小,毫无还击之力,也没指望能够在乱世之中迅速发扬光大登至尊位,与其冒着灭国的风险强大,不如找个大哥罩着自己,顶多不过伏低做小而已,起码能保住城中百姓的身家性命。被卫国相认的第一个大哥就是魏国。
魏国是三家分晋之后,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国家之一,在战国初期可谓势如破竹,这还要得益于李悝的变法,才让魏国的整体实力迅速猛增,卫国也正是看中了魏国的强大实力,才甘于做魏国的小弟,平日里本本分分的充当小弟的角色,得以受到大哥的保护,在众多国家之中保全自己。
战国时期壁画
战国时期形势严峻,用不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朝夕之间即可倾变,疆土风云变幻,不过多久,秦朝的发展势头就超越了魏国,不仅让魏国忌惮,甚至让其望尘莫及,于是在一次秦国战胜魏国的战役之后,小小的卫国开始更换自己要追随的大哥,抱上了秦国这个金大腿。
秦国多一个附庸不多,少一个也不少,但卫国虽然势微狭小,但投靠的态度却是极其真诚的,当别的诸侯国君王坚持以天子自称的时候,卫国早已自降身份,以臣子的身份自居,称号与强国有名的臣子信陵君、平原君保持一致,任是秦国强大到目中无人,也被卫国的识趣所取悦了。
秦始皇画像
卫国在混乱的局势之中,能够远虑深谋、当机立断的找到强大的国家当依靠,已然是它最明智的选择,事实上卫国确实也赌对了,魏、秦两国就算是为了保全自己的颜面,也会护卫国周全的,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有人欺负卫国就是向魏、秦两国挑衅,其他国家要给魏、秦面子,自然也不会轻易动卫国。秦感念卫国之功劳,好一手感情牌
秦国野心勃勃昭然若揭,其实力强大之后,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其余六国,完成大一统的宏图霸业,疆土终于分久必合了,当然秦始皇嬴政一开始也没有想到,天下大一统竟然可以如愿实现,这些还要归功于秦国的功臣商鞅以及吕不韦。
战国时期国家区域分布
首先商鞅的名字如雷贯耳,这是秦国变强的根本,商鞅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的风土面貌,使国之强兵、民于律己,统治森严,法有所依,秦国于森严之中逐渐强大,使别的国家望尘莫及,是以嬴政非常看重商鞅,国中甚至称商鞅为神明,为其铸几人高的人像,追随商鞅的"事业粉"也是有一些的,而这里要提到的是,商鞅的家乡,就是卫国。
这么大的一个功臣,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在这样的基础上,灭掉商鞅的故国实在于道义不和,再加上秦国的开国功臣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的那位,也是秦国之重臣,为国之事业东奔西走、劳苦功高,其故土也出于卫国,于情于理,秦国是没有办法冲卫国下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