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争斗:李治废黜王皇后却立武则天是何缘故

2020-09-23 23:39:06 作者: 皇权与相权的

房遗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婿,高阳公主的丈夫,也是尚书仆射房玄龄的次子。高阳公主为了给自己的丈夫,争夺房家长子房遗直承袭的梁国公爵位,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

“高阳公主谋黜遗直,夺其封爵,使人诬告遗直无礼于已。”(《资治通鉴》)。

这本是一起平常的家庭爵位争夺战,却在宰相长孙无忌的一手操作下,将案件性质人为改变,使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被炮制成了一起重大的谋反案。同时,还将皇家的几位重要人物,陷害成了这起谋反案的主谋。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当属吴王李恪。

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很有才华和魄力。李世民在世时,对其非常赏识,认为只有这个儿子与年轻的自己很像,一度曾打算立其为太子,后来因为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才最终放弃。李治继位后,李恪任司空,在官职上与长孙无忌平等。李恪的皇子身份和英明果决的才华,以及所任的官职,都让长孙无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成为了他专权弄权的干扰和阻力。

“房遗爱谋反案”,在长孙无忌的精心策划下,被办理成了“铁案”,证据确凿。最终上报给李治的处理方案是:三个驸马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斩首;两名亲王李元景、李恪,两名公主高阳公主和巴陵公主被赐自尽!名将江夏王李道宗、宰相宇文节、名将附马都尉执失思力、谯国公柴哲威等人被流放。

长孙无忌利用这一起案件,将皇家可能制衡自己的势力彻底清除,为自己的进一步专权扫清了障碍。对唐高宗李治来说,巨大的损失体现在两个方面:可以倚重制衡相权的力量被消灭了;一向以“宽仁友孝”的人格标签示人的李治,在当上皇帝不久,就被假借自己的手,一口气杀掉叔父、兄长和姐妹等皇族成员七人,对其名誉和人格的损失无可估量,其实也是另一种弱化皇权的形式。

李治对其中的利害关系很清楚,他试图打悲情牌,在朝堂之上,博取各位宰相的同情,以求保全完全无辜的荆王李元景和吴王李恪的性命。他几乎是流着泪向大臣们求情:荆王李元景是我的叔父,吴王李恪是我的兄长,实在是不忍心杀他们,想为他们两人求情赦免一死,众位爱卿认为可以吗?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没有一人附和回话。李治彻底绝望了,他此时才真正感受到,自己虽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其实只是一个“木偶” 而已,他已经被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帮宰相们完全架空了。

长孙无忌

皇权的反击

皇帝李治从“房遗爱谋反案”中,总结出了两条重要经验:一是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一派,实力过于强大,仅仅凭借自己一方的力量,一时无法撼动,必须寻求政治同盟;二是从朝堂上与长孙无忌,开展正面碰撞,很难达到实际效果,必须曲线迂回斗争。

李治决定改变斗争策略,将与长孙无忌一派的争斗,更加委婉地转向后宫,毕竟后宫是自己的“私生活”,既可以麻痹对手,也容易得手。

第一步,联手后宫

。李治的后宫皇后王氏,娘家是名门望族的太原王氏,是长孙无忌一派的关陇贵族关系密切,其舅舅中书令柳奭,更是孙长一派的骨干成员。所以王皇后就成为了长孙无忌、遂良等宰相在后宫的代言人。李治的昭仪武曌,出生寒门庶族(其父虽然是开国功臣,但仍算不上贵族),不被贵族出身的长孙无忌一派所容纳,更重要的是,武曌与自己完全一条心,目标高度一致,并且很有政治智慧,头脑灵活。李治决心与昭仪联合,以“废王立武”为切入点,展开对相权的围猎。

昭仪武曌在皇后的争夺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帮助和助推了李治对长孙无忌一派的打击。她首先残忍地将自己出生才一月的女儿掐死,并嫁祸于王皇后,成功将王皇后打入冷宫,占领了斗争的主动权。之后不久,又告发王皇后与其母柳氏行“厌胜之术”诅咒自己。“厌胜之术”是宫中大忌,李治借此机会,将王皇后的母亲柳氏赶出皇宫,并将王皇后的舅舅中书令柳奭,贬出长安,离开权力中心,断了长孙无忌的左膀右臂。

同时,武进一步为李治出谋划策,在许敬宗的有力配合下,抓住机会,将宰相褚遂良罢黜,贬出了长安。褚遂良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臣,也是三个托孤辅政大臣之一,是长孙无忌的核心成员。褚遂良的被贬,标志着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皇帝李治一方倾斜。

第二步,起用寒门庶族。两个代表人物,分别许敬宗和李义府。许敬宗是李治的嫡系,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跟在身边,李世民征讨高丽的时候,许敬宗曾辅佐李治监国,很有些才华。后代替于志宁任礼部尚书,并兼任太子宾客。显庆元年(656年),拜侍中、监修国史,封高阳郡公。

李义府是贞观朝的进士,也李治的亲信,李治还是太子时,李义府就任太子舍人,后转任中书舍人,因向李治上表请求立武昭仪为皇后,被火线提拔为四品官,之后又被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位居宰相。

这两个人,历史对他们的评价都完全是负面的,史书评价为许敬宗为“虚美隐恶”,评价李义府为“笑中刀”。但是,这两个人都出身寒门,与长孙无忌等人格格不入,在李治“废王立武”以及与相权的争斗中,都发挥非常重大的作用。

第三步,分裂宰相集团。宰相集团中有一名重要的人物,与长孙氏不是完全一派,他就是时任中书门下三品、尚书左仆射的李勣。是大唐名将,长期在军中任职、掌控军权,是永徽朝在军队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李世民的三任托孤重臣之一,威望极高。

吴王李恪被处死以后,李治很快任命李勣为司空,与时任太尉的长孙无忌同处三公的位置。与此同时,还专门还派出专人给李勣画像,并亲自题词,极尽赞美之词,“茂德旧臣,惟公而已”。出身瓦岗军的李,也是寒门庶族子弟,与长孙一派面和心不和,只是李勣的人生经历非常复杂凶险,造就了他非常谨慎的性格,长期坚持韬光养晦、隐忍求全。对皇帝李治来说,只要争取了李勣,就等于争取了军方的支持,就有底气和实力。在李治的大力争取和拉拢下,李勣在一方权衡之后,选择支持皇帝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