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总领漠南事,在金莲川开府,金莲川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2020-09-26 08:15:21 作者: 忽必烈总领漠

作者:陈二虎

(忽必烈)

一、接触博大的汉文化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儿子(四个嫡子)们先后去世后,孙辈们叱咤风云的时代到来。

当乃马真皇后摄政称制时期,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忽必烈渐入而立之年,他的心目中暗暗要为大蒙古帝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身为蒙古宗王和成吉思嫡孙,他有责任也具备实力,需要等待机会。

忽必烈从青年起,就留意寻访前代帝王的功业逸事,尤其喜欢唐太宗李世民当秦王时广延四方之士,终成大业的事迹,于是效仿之,千方百计收罗四方之士成为其藩府臣僚,虚心向他们请教治理国家的良策与方式方法,“一时贤士大夫云合幅辏,争进所闻”,在漠北时身边就汇集了一批“亡金诸儒学士及一时豪杰知经术者”,著名的有刘秉忠、姚枢、张德辉等人。

刘秉忠,博闻广识,天文、地理、经史、律历、宗教、阴阳占卜无所不通,蒙古南下,其父投靠蒙古,而他则则被送到蒙古帅府当了几年人质,随之出仕为官,又辞官归隐一段时间,出家为僧,云游四方。

忽必烈邀请海云禅师讲佛法,海云禅师在北上中途遇到刘秉忠,见其博学多才,便邀其同行。

忽必烈一见如故,十分赏识,当海云南返时,忽必烈用诚心打动刘秉忠留了下来,成了忽必烈的“谋士”,曾上书数千言,主要的有:“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君之所任,在内莫大乎相,相以领百官,化万民;在外莫乎将,将以统三军,安四域”;“天下户过百万,自忽都那演断事之后,差徭甚大加以军马调发,使臣烦拢,官吏乞取,民不能当,是以逃窜”,要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科榷并行,民无所措手足。宜从旧例办榷,或更减轻,罢繁碎,止科征,无从献利之徒削民害国”,“使臣到州郡,宜设馆,不得于官衙民家安下”。

公元1247年,河东交城人张德辉被忽必烈召到漠北藩邸,尊为师长,寻问圣人孔子的事,随后又问国家存亡之事等等,皆治国平天下之谈,不仅丰富了忽必烈的知识层次,也为他将来入主中原打下基础。

公元1250年,原燕京行台郎中,营州柳城人姚枢应召到漠北忽必烈藩邸,以上宾之礼待之,姚枢见忽必烈“聪明神圣,才不世出,虚己受言,可大有为”,于是融会二帝三王治国平天下之道,归纳为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等八目。又梳理出拯救时弊三十条等。

刘秉忠与姚枢所言,大多数针对蒙古国时期的弊政,汇集汉族王朝的统治经验,给忽必烈以启发。

金末状元王鹗、文学大家元好问都与忽必烈有交往。

二、开府金莲川

公元1251年,忽必烈兄长蒙哥在蒙古贵族的拥戴下登上蒙古汗位,便任命忽必烈总领漠南。

忽必烈选择了桓州与抚州之间的金莲川(今河北张家口市沽源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盟正蓝旗之间闪电河沿岸)开府,此地原名曷里浒东川。

公元1168年5月,金世宗到这里避暑,但见金莲花“一望遍地,金色灿然”,便以“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命名为金莲川。

金莲川是一条南北走向蜿蜒曲折的狭长地带,《辽史》写作“凉陉”,是契丹人与女真人的避暑之地,每逢夏季,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开满了色泽富丽的金莲花,清代诗人胡会恩赋诗赞曰:

仙葩生朔漠,当暑发其英。色映金沙丽,香芬玉井清。倚风无俗艳,含露有新荣。试植天池侧,芙蕖敢擅名。

(金莲川风景)

忽必烈选择金莲川,并不是一时兴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这里北可以连接蒙古本土,南下据金中都(今北京)很近,是游牧与农耕的接壤地带。这里又是东道诸王的领地,又是当年木华黎经济中原“五投下”的封地,同时又是最早归附成吉思汗的契丹人耶律阿海与耶律秃花的家乡,这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利于忽必烈的统治。

忽必烈到达金莲川,形成了一个号称“金莲川幕府”的谋臣侍从集团,对忽必烈总领漠南乃至后来缔造大元帝囯,产生深远的影响。

幕府侍臣中聚集了刘秉忠、赵璧、王鹗等一大批中州精英,大略分为以刘秉忠为首的邢州术数群;以窦默、姚枢、许衡三人为首的理学派;以金末状元王鹗为领袖的金源文学派,有著名的徐世隆、宋子贞等人;以善于理财的郝经、赵璧为首的经邦理财群。

同时还有吐蕃撒加派高僧八思巴、禅宗僧人海云、道教萧公弼道长等等。

忽必烈身边还有一伙军事人才,所谓的王府宿卫,如廉希宪,董文用兄弟、阿里海牙、文武才兼备的商挺等人杰。

忽必烈十分注重与汉地世侯的关系,又依托木华黎之孙霸突鲁、弘吉剌斡陈驸马、纳陈驸马兄弟等人的实力。

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忽必烈原打算选择回鹘(畏兀儿)为驻扎地,木华黎之孙霸突鲁劝曰:“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地,非燕不可。”霸突鲁的话恰恰是祖孙三代经营汉地得出的经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