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个说法。宋朝的灭亡,和其他王朝不一样。其它王朝灭亡,主要是因为内忧。而宋朝灭亡,却主要亡于外患。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无论北宋还是南宋,最终都亡于异族的手里,都遭到了异族的强力入侵。而且在这种强力入侵中,北宋军民和南宋军民,都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比如北宋末年岳飞等英雄的抗金事迹,是如此的感天动地。而南宋末年,十万军民共同蹈海,为南宋殉葬的史实,也让后人充满怀想和叹惋。
(宋蒙之战)
当后人在提出这个说法的时候,还想说明一个道理。就是由于宋朝政治比较开化,能接受官员的不同意见。并且对文人士大夫比较好,从不杀文人士大夫。国内对老百姓也比较好,老百姓的生活都比较富足。而宋朝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之一。因此,老百姓普遍对统治者比较满意。在国破家难的时候,愿意为保家卫国拼命。
这个说法,确实不无道理。
不过,要说宋朝只有外患,没有内忧,这个话其实也不对。实际上,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集团,如果没有内忧的话,它其实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看历史上的那些起义者,他们最初人员很少,武器也简陋,为何最后会变得壮大?比如陈胜吴广起义,手中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揭竿而起。最后竟然能搅得强悍的秦朝江山不得安宁。而陈胜吴广最终之所以失败,也是因为内部发生了矛盾。先是武臣叛变陈胜,接着陈胜猜忌吴广,再接着田臧利用陈胜的猜忌,杀掉吴广,然后陈胜又被车夫所杀掉……要是内部不发生矛盾,最后怎么可能是那样的结局?
由此可见,宋朝的内部,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那么,宋朝内部,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孟珙)
这里我们主要来谈南宋。因为北宋虽然灭亡了,但是并没有亡国。真正让宋朝完全亡国的,是南宋。
一、战略错误。
南宋末年有系列的战略错误,包括在军队建设、兵力部署等问题上,都有比较大的失误。
实际上,并不是南宋的人没有战略眼光。不是的。我们这里举两个例子来证明。
第一个例子,是南宋末年的著名将领孟珙曾提出过“三层藩篱防御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一个全国性的军事战略大布局。但是这个战略体系,并没有得以落实,以至于南宋战略布局极为不合理,造成最后“荆州一失,便全线崩溃”这样一种脆弱的局面。
第二个例子,当年蒙古加紧进攻金国的时候,南宋看到金国处于颓势,迅速釜底抽薪,断了给金国的岁币。当时有不少大臣提出,这时候不能这样做,应该继续给钱。相当于是请金国帮助南宋防备蒙古。但是没人听得进去。造成的结果是,蒙古西征后,金国立刻南下和南宋开战,造成互相消耗。而金国灭亡后,南宋把自己的国土,直接暴露在蒙古的刀口下。
就这两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南宋有多大的战略失误。
(贾似道剧照)
二、朝臣不和。
朝臣不和最明显的朝代是明朝,明朝灭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大臣们互相争斗。其实,宋朝也是这种情况。
尤其是南宋最后时刻。当时,鄂州因为忽必烈要回去抢汗位回撤,贾似道因此“不战而胜”。而这一“胜利”,也使得贾似道在朝廷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当了宰相。
但是他成了宰相后,便开始为了权力,打击其他朝臣。比如在钓鱼城打死蒙古大汗蒙哥的王坚,就成了他打击对象。并且,为了清洗整个四川不支持他的集团,假装查账,害死了不少将领。同时还逼得一个将领刘整投降了蒙古。而这个刘整,成为蒙古最终能够攻下襄阳,打败蒙古的决定性因素。
贾似道除了排斥“四川派”以外,还排斥了包括江万载在内的许多重要将领,同时又把他的亲信安插在重要的抗战前线上。
可以说,这一系列的操作,使得南宋失去了不少能打胜仗的悍将,南宋的防线也因此不堪一击。
除了贾似道排斥异己外,实际上,整个南宋将领之间的矛盾还非常多。在战争打到了最后的关头,张世杰和江钲之间,依然还有巨大的矛盾。
(张世杰画像)
三、经济折腾。
宋朝确实是比较富裕的。但是,贾似道上台以后,实行了一种所谓的“公田制”改革。这种改革,被后世认为,贾似道是一个“穿越”性质的人。但是,这种不顾经济规律的胡乱折腾,让贾似道的做法和王莽的做法一样,造成了很大的矛盾。而这个矛盾,也直接导致了宋朝本来还过得去的经济,陷入崩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南宋末年,无论是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都有重要失误。因此,认为宋朝灭亡,主要是外患,显然是不公允的。
(参考资料:《宋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