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哀公》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的用意放在任何一个朝代皆是如此,世人皆知唐朝时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的佼佼者,这和掌权者有直接关系,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一度开发了贞观之治,将唐朝推上巅峰时期,在公元626年更是将狱中多达三百名囚徒释放,那后面怎么样了呢?
李世民于公元598年出生在陕西省武功县,他的父亲正是当时隋朝时期的官员李渊,母亲事北周皇族的窦氏,在李世民幼年时期家里面来了一个术士自称能看见未来500年所发生的事情,当时就跟李渊说他是贵人,而且会有一个贵子,果不其然,李渊后来做了唐朝开国皇帝,而他的儿子李世民也是做了唐朝第二位皇帝,相传那位术士是三国时期的左慈,但也只是相传了。
而据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所写的《纵囚论》中就有唐太宗释放囚犯的相关记载。古代时期的囚犯一般来说条件待遇比较好的,根据相关的史料中记载道:古时候的监狱其“监”和“狱”是分开来的,各自都有相关的人进行把手。夏天的时候犯人的食物必须置于阴凉处,而且必须定期购买瓜果给犯人消暑解渴,到了冬天食物必须进行加热,必须置办棉物以保证犯人不会受风寒所染。从这里可以看到,犯人们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到了唐太宗这边更是如此。
公元627年,这一年正式李世民上任的第六年,当时李世民正在核审牢狱囚徒名单,期间又问道相关人员这些囚徒入狱原因,听了解释后,李世民决定亲自去看看那些正在狱中的囚犯,得知他们虽然背负罪名但是又罪不至死,加上快到年关了,这些人俨然关在牢狱之中数十载了,也就是说几十年没有见过家人了,当时可能是出于恻隐之心李世民次日就颁布了一道檄文,宣布将全国400名死刑囚徒全部归家过年,待秋后问斩。
当时文武百官其实十分不解这种作法,甚至欧阳修也是在《纵囚论》中也是直接抨击了李世民的纵囚徒归家的做法实在有违背人伦道德,不过这对于那些俨然活不了多久甚至几十年没有见过家人的死囚犯来说是久逢甘雨一般,果不其然吗,等到来年春秋之际,400名囚犯全部都回到了牢狱之中,当时并没有任何人督促或者指引,靠的完全是自己的自觉。甚至很多人都是结伴而行,还有的人更是自己拖着几辆板车上面装的都是家乡的特产给当时的死囚犯们一齐享用。
这让李世民十分感动,经过朝廷商讨一番后,决定将这些死囚犯全部都释放了,尽管当时部分文武官员觉得这样并不妥,会对民间产生一些看不见的隐患,甚至辜负了那些被害者的家庭,但是在李世民的执意之下也只好照做了,针对于此, 笔者倒是认为李世民更多的就是给那些罪不至死的死囚犯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更加体现了自己的仁义,从长远来看能够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