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广与宣传入手,漫谈为何宋代书籍产业能达到巅峰时期?

2020-09-26 17:33:59 作者: 从推广与宣传

前言

宋代是文人天下,文人爱读书也推动了文化知识产业的兴起。书籍的印刷在宋代是十分兴盛的,甚至形成了规模产业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即使是唐代也没有出现书籍印刷的产业,但是在宋代推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和科举制度带来了大量的书籍需求。于是乎刻苦读书的风气逐渐蔓延整个社会,这就为书籍的印刷产业带来了绝佳的机会。

宋代科举制

宋太祖之所以推崇重文轻武的政策是为了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因为自身是武将黄袍加身建立的宋国,所以他知道武将如果拥有重兵是十分严重的事情。所以自上位以后开始剥夺兵权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杯酒释兵权。不仅解决了中央禁军的指挥权还削弱了当地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人去掌管地方的事务。

在宋太祖认为武官的文化水平是不高的,很容易受到小人蒙蔽这种现象。所以对于文官的重视是达到了空前高度,所有的行政权力都集中在了文官手里。在宋代前期的时间里皇帝也是喜爱读书,所以上行下效整个社会风气都是呈现一种爱读书的现象。宋太祖就想把这种文化来巩固天下,把书籍作为教化之本这就能看出皇帝对于书籍的重视程度。

宋太祖

北宋的统治者对于书籍的重视程度很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来收编典籍,这就使中央政府藏书量大大的增加。而且太祖还提出宰相必须是读书人这种臣子标准促进了宋代的科举考试,官本位思想越发浓厚,掀起了社会读书的浪潮。对于图书统治者是十分看中的,于是乎频频下诏向各地方求书,这就挑动了民众的积极性民间保管的书开始往中央运输大量的珍贵书籍才得以保存下来。

国子监

一、宋代的印书业发展原因

在北宋初期的时候国家刚刚稳定对于书籍的供应量是远远不足的,随着以文治国的政策推动印书业也随之发展开来。对于印刷的书籍主要是儒家经典,国子监成为了宋代最高学府也是承担了印刷出版的任务。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拥有的儒家大师是十分多的,对于书籍的印刷也是不断地修改和订正所以在宋代初期儒家的经典是有一定规模的印刷的。

《资治通鉴》记载:载嘉稽古之功,允助好文之理,宜从雕印,以广颁行”

《资治通鉴》

国子监印刷的书籍集中在于儒家的经典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覆盖面广这就给地方的印刷出版业带来了不同凡响的影响。随着大量的书籍流入市场再从市场流入民间百姓有书可读对于朝廷的向心力是不断加强的这样还稳定了国家的统治。随着国子监的儒家大师不断地精修校勘他们所印刷的书籍拥有了更多的可读性更容易读懂。而且宋初的统治者对于书籍的限制是比较少的,拥有一定的思想上的自由这就为后来的学术开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科举制度比以往更加的完善,更加的公平面向平民选官的朝代带来民间的科举之风越发的兴盛。科举的人数大幅度的增加这就带来了书籍需求量的增加。雕版印刷在北宋之前的时候印刷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宋代把一些儒家经典刻印书籍这就给科举人士带来很大的便利,为科举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前提条件,也就是说科举制度与书籍产业的发展是同步的。

官刻书

二、宋代书籍文化产业的发展

北宋初期的时候刻书产业并不发达,仅仅是官方进行刻书地方上几乎没有,而且刻书的种类十分的单一不面对市场。在北宋中期以后刻书的产业开始逐渐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的刻书与私人的刻书限制逐渐的放宽。刻书的产业逐渐出现格局也是不断地变大。从中央到了地方,刻书的产业规模不断地变大书籍的种类也是不断地增加不仅满足了当地学生的需求还促进了地方文化教育的发展。

刻书产业的兴起也带领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此同时宋代的造纸业也进入了黄金时期,造纸技术逐渐的成熟。纸张的产量越来越高,品种也十分的全,在整个宋代社会中纸张大部分用于了刻书。纸张的种类也变得十分丰富,人们选择刻书纸张的选择也是越来越多,市场的多样性才得以扩展。

造纸术

随着书籍文化产业逐渐的发展宋王朝对于书籍产业的管理也是不断地加强,在宋代前期的时候书籍的刻书是由政府作为主要导向,朝廷给予了政策支持。但是北宋中期以来民间的刻书也是逐渐的兴起导致了市面上图书不断地增加乱象丛生,图书作为社会文化载体对于民间文化来说作用是十分大的。于是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民间书籍的管理从而巩固统治整理了市场乱象。

宋代书店

结论

书籍产业在宋代达到了一个巅峰,刻书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在整个宋代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成为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随着宋代的重文官的政策出现书籍成为抢手货越来越多读书的风气在社会中蔚然成风。最重要的是科举制度的发展鼓舞了一群有一群的寒门士子想要改变自身的命运投进了科举大军这也导致了书籍的需求量大量的增加进而促进了书籍产业及其相关产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