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朝的乾隆帝,他的故事就多了,毕竟他活了89岁,一生发生了许多事。其中一件值得提的,就是这位长寿的皇帝,在自己74岁的时候,就实现了五世同堂。不仅如此,他一生共见过七代人,可谓是非常值得吹嘘的事情了。
乾隆四十九年,正在进行人生第六次南巡的乾隆帝,突然收到来自京城的急奏。原来就在闰三月初八,乾隆的第一个玄孙出生了。不过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所以在清朝,“玄孙”改称为“元孙”。
这个元孙的出世,代表74岁的乾隆皇帝,实现了五世同堂的心愿。他非常高兴,立马设宴邀请群臣前来庆贺,并且亲自给这个元孙取名为“载锡”。
众所周知,清朝从雍正这代的皇子起,取名就有了规定,一般都是前一字相同,后一字的偏旁相同。就好比雍正皇帝叫“胤禛”,八阿哥叫“胤禩”,十三阿哥叫“胤祥”,前一字都为“胤”,后一字偏旁都是“礻”。
到了乾隆这一代,第一字都为“弘”,后一字都是“日”字旁,比如“弘晖”、“弘时”、“弘曕”等等。乾隆即位后,就规定他的儿子为“永”字辈,孙子为“绵”字辈,曾孙为“奕”字辈,而元孙则用“载”字,来孙就用“奉”字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规定呢?据史料记载,说有一天乾隆的第六子永瑢,亲自绘了一幅《岁朝图》,献给祖母崇庆皇太后。乾隆对儿子感到很满意,都知道乾隆高兴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题字盖章,所以当即他就题了一句“永绵奕载奉慈娱”。题完之后,乾隆个人感觉实在太好了,于是干脆就用永、绵、奕、载四个字,来为子孙后代及近支宗室命名。
或许大家会觉得奇怪,“载”字辈过后,明明应该是“奉”字辈,为什么载沣的儿子却叫“溥仪”,而不是叫“奉仪”呢?这是因为在道光时期,道光帝认为“奉”字不好听,所以就改成了“溥”字。
言归正传,实现五世同堂的乾隆帝,自然十分兴奋,此时的他,就已经在想象自己六世同堂的场景了。在位60年后,乾隆将皇位传给儿子嘉庆,自己当起太上皇,不过大权仍然握在手上。
嘉庆三年,乾隆14岁的元孙载锡完婚,六世同堂的愿望,在乾隆心中愈发强烈。这年秋天,恰逢清太宗皇太极的忌辰,乾隆诗兴大发,随即写下一首《八月初九日作》。在当中,乾隆提及:“忆髫年亲侍圣祖,荷防恩眷逾常。今年跻八十有八,精神康健,犹日勤训政,本支繁衍早,已庆得元孙。一身亲见七代实自古帝王未有之盛事。”
就是说他回忆起,小时候爷爷康熙抚养他的场景,如今自己已经88岁了,身体依然康健,并且还见到了自己的元孙。从爷爷康熙这一代算起,到元孙载锡这一辈,乾隆一生就见过七代人,这是自古以来帝王都罕见的盛事。
乾隆十分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这样就能见到载锡的孩子出生,自己就能实现六世同堂,一步步刷新纪录。然而可惜的是,一年之后,89岁的乾隆帝便寿终正寝。而他一直希望看到的那位来孙,直到四年后才出生。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宫词》《御制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