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五位重臣,率领左右羽林军数百人,斩关而入,发动政变,目的是杀掉武则天身边两位奸佞张易之、张昌宗,其次则是逼迫武则天放权,恢复李唐皇权。
计划执行得很顺利,在张柬之等人的策划下,张易之、张昌宗被直接斩首,之后武则天被暂时软禁,不久之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八十二岁的武则天,将权力交还给李显,之后武则天就成了“甩手掌柜”,此时武则天年老体衰,几尽弥留之际,基本上就是个糟老太婆,到了如此地步,为何还没有人敢动武则天?
上图_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唐中宗畏惧、尊重武则天
虽说武则天生下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但其中李弘、李贤的死都跟武则天有关,而安定思公主甚至是武则天亲手所杀。
史料记载“开耀元年,徙贤巴州。武后得政,诏左金吾将军丘神勣检卫贤第,迫令自杀,年三十四。”
李弘、李贤都继承了武则天的优良基因,身负大才、才思敏捷,都是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李贤还注释了《后汉书》,但正是因为李弘、李贤挡了武则天的称霸之路,于是这两位都死于非命。
武则天权力欲望极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武则天生安定思公主之时,还是武昭仪。一次,王皇后来看望襁褓中的安定思公主,王皇后回去后,武则天亲手掐死了女儿。之后武则天大哭不止,高宗李治看到这一幕,就将王皇后认定为杀人凶手。
随后李治废掉了王皇后,将武则天立为皇后。皇三子李显,可是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所以李显很听武则天的话,让往东走绝对不会往西,面对这个强势的母亲,李显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上图_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
也正是因为李显比较听话,武则天才留了他一命,假如李显也同两位哥哥一样,和武则天唱对台戏,那么他或许也将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在神龙政变当天,五大臣请求太子李显一同前往,李显是这样回应的“凶竖诚当夷灭,然上体不安,得无惊怛!诸公更为后图。”意思就是奸佞小人应该铲除,但陛下身体有恙,你们这样做会将陛下受惊的,请诸位他日再商议此事。
虽然最后李显还是出马了,神龙革命也取得了成功,但在李显内心深处,还是对武则天十分忌惮,生怕一个不注意,沦为阶下囚。
等到李显二次即位后,仍是对武则恭恭敬敬,武则天迁入上阳宫,李显每十天就去看望一次。之所以武则天得以善终,跟李显的畏惧和尊重有很大关系。
上图_ 清代《吴郡名贤图传赞》中的狄仁杰画像
武则天主动放权,传位给中宗李显
在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上,武则天一直在犹豫,一方是武家的武三思、武承嗣,另一方则是自己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狄仁杰曾劝说武则天,母子关系当然要近于姑侄关系,况且如果立武家人为接班人,那么就成了侄子将姑姑供奉到太庙,祖制中也不符合规矩。
武则天还做过一个梦,梦到一只大鹦鹉,但两翼都折断了。狄仁杰给武则天解梦,他是这样说的“鹦鹉就好比陛下,那两翼就好比陛下的两个儿子,只要陛下启用两个儿子,就可以振臂高飞!”
史料记载“甲辰,制太子监国,赦天下。以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分遣十使赍玺书宣慰诸州。乙巳,太后传位于太子。”
狄仁杰的解释恰到好处,在深思熟虑之后,武则天决定立李显为太子,还政李唐。即便在李显立为太子之后,武则天还在宠信张易之、张昌宗等小人,但总归武则天是做了决定,还政李唐已是板上钉钉。
上图_ 武则天手迹《升仙太子碑》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的权力被剥夺,尽管如此,武则天还是主动命太子监国,之后正式传位给太子。有些人说,这可能也是被政变集团所胁迫,这样说也不完全错,但武则天当时已经八十多岁,她已经没有争权的必要了,种种迹象表明,武则天已经释怀了。
武则天主动将权力交出,给足了李显面子,也减少了后世人对她的诟病。除此之外,武则天在临死之前,将自己的帝号去除,改称则天大圣皇后。
哪怕年老体衰,武则天仍然精明,这位在权力场混迹多年的权谋大师,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为了死后减少事端,她在临死之前,将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因此,不论是大臣还是皇帝,都挑不出武则天的毛病,自然也没有必要再难为这位老人。
上图_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
从皇后到皇帝,武则天余威仍在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做了十二年才人,在感业寺做了一年尼姑,公元651年,武则天二次入宫,公元655年,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
武则天很有政治天赋,二次入宫后,武则天就意识到权臣长孙无忌和高宗李治之间的矛盾,他帮助李治夺回皇权,而得到的回报就是皇后的位置。随即李治的风疾经常发作,武则天要代替皇帝处理政务,一步一步,武则天的权势愈发强大。
在高宗后期,大多数朝政都是武则天来处理的,在处理军国大事上武则天也是可圈可点,为了江山社稷,她也是颇费心血。从李治去世的那一刻,帝国的权柄就全部掌握在武则天手中。投机或许只能得到片刻的荣耀,而长时间的经营却能控制一个完整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