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王朝统治下,如何完成皇位交接,常是一件要紧的大事。如果交接得不顺利,就可能引发国家的动荡。为了得到皇位,皇子们也会互相攻击,不顾血亲。
最为典型的,就是清朝康熙年间,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各自结成派别。对自己兄弟下手时,甚至比陌生人还要残忍。而这次争斗,差点动摇了清朝的根本,史称“九龙夺嫡”。
作为这场斗争的最后胜利者,坐上皇位的雍正皇帝,并不比别人更加轻松。当年康熙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他要想办法解决。如果再来一次类似的皇子夺权,可能清朝就不一定能抵抗住了。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雍正皇子设立了一套“密荐皇储”的制度。这套制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再公开建立储君。
这么做的一个最大好处在于,虽然皇子依然会想办法表现自己,暗地里夺取皇位,但处于一个可以控制范围内。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能被皇帝秘密立为将来的皇储。所以,台面上就没有直接攻击的对象。不像过去,只要立下太子,那这个太子,就会被当作直接攻击的对象。
最先倒下,受伤最重的,就会是这个太子。接下来,就是下一个太子,或者有可能被立为太子的人。而太子一派,为了自保,也会对那些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皇子,痛下狠手。如此一来,就会争夺纷乱不休。
而且,秘密立储以后,朝廷大臣就不会因为皇子要分派别,就要跟着一起分派别。谁都知道,皇帝早晚会驾崩。大家都想着提前找到下一任老板,为自己保住官位身家。所以,太子乃至某个皇子,就会一堆潜在支持者。朝廷官员内部,自然会分出派别。
如果皇帝没有公布储君,就等于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皇帝是谁。贸然站队,将来可能就是一大堆的麻烦。所以,在这个时候,效忠现任皇帝,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无法绝对避免官员分出派别的情况,但也不至于出现像康熙时期,官员站队不同皇子,各自混战的场面要好。
皇帝也可以通过秘密立储,慢慢考察皇子。因为秘密立储的时候,皇帝是没有公开。雍正皇帝是写了一份密诏,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然后告诉王公大臣,等到自己驾崩后,就可以去取。并且,他在自己身边也留了一份。
但是,谁也不知道皇帝到底写的是哪个皇子的名字。如果皇帝觉得不满意,将来取下密诏再改一遍,也是可以的。这个不像过去废立太子,需要昭告大臣,动辄是国家大事。
这套制度在雍正时期被确立,在乾隆时期被修改后,沿袭下来。之后的几位清朝皇帝,也都是以这样的方式,交接皇位。而清朝也确实再没有出现像“九龙夺嫡”那样,皇子为了夺权而造成如此重大的混乱场面。